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煤炭 > 煤企通讯 >

    锻造西南煤海第一“剑”——记兖矿贵州能化发耳煤业公司智能机械

    2018-07-19 09:31 [煤企通讯]  来源于:兖矿贵州能化发耳煤业公司    作者:杨宝海 赵光礼 李明锋
    导读:填补了西南地区智能化采煤的空白;开创了贵州省采煤工作面无人驾驶的先河,在贵州煤炭开采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0多批次、千余人学习观摩从今年5月26日到6月底,《光明网》《中国煤炭报》《中国煤炭网》《贵州日报》以及贵州电视台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和各界人
      “填补了西南地区智能化采煤的空白”;“开创了贵州省采煤工作面‘无人驾驶’的先河,在贵州煤炭开采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0多批次、千余人学习观摩……从今年5月26日到6月底,《光明网》《中国煤炭报》《中国煤炭网》《贵州日报》以及贵州电视台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和各界人士把目光聚焦到座落于乌蒙山下的贵州能化发耳煤业公司。 
      从“传统作业”到“智能领航”,从“不敢想”到“想不到”,兖矿集团贵州能化发耳煤业公司历时9个月的鏖战,用大无畏的气慨和责任担当,建成西南地区四省一市唯一智能机械化综采工作面,改写了贵州煤炭开采历史。 
      这一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个团队的艰辛付出,他们就是贵州能化发耳煤业公司智能机械化建设团队。 
      7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宁吉喆到该公司调研智能机械化建设时说:“这是一支讲奉献、敢担当的队伍!”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2016年3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黄玉治在发耳煤业公司调研时,要求该公司要推进科技进步,抓好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四化”建设。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2017年5月,贵州省召开能源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大会,时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现任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要求,加快研制符合贵州煤炭赋存特点的机械化装备,联合开展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技术攻关,建设一批协同控制智能化井群、一体化控制的智能化矿井。 
      六盘水市时不我待,于2个月后,将发耳煤业公司31004工作面定为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试点之一,务必于2018年5月底前达到投产验收要求。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与集团公司本部矿井相比,贵州区域煤矿大都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地质结构极其复杂,开采难度相对较大,想在这种条件下实现智能机械化开采无疑是痴人说梦。在西南地区没有先例,国内也只有少数条件好的矿井实现了工作面的智能化生产,既无成功的经验借鉴,也无相关资料可查。 
      “贵州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能不能搞智能机械化?说心里话,我们是外乡人过河——心里没底。”贵州能化副总经理崔相杰说。 
      “世上本无路”。贵州能化两级公司机电、采煤等专业的10余名专业人员组成了智能机械化建设团队,开启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新征程。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团队,在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后,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了此项工作的艰巨性,决定走出去,开阔一下视野,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 
      崔相杰带着团队成员远赴山东滨湖煤矿智能机械化采煤工作面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开拓眼界,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滨湖煤矿的地质条件也不怎么好,和我们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他们能搞智能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学习回来的途中,崔相杰一扫之前的疑虑。 
      贵州能化党委书记、董事长姚秀通鼓励大家:“我们要发扬‘小米加步枪’的创业精神,就是掉下10斤肉也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时间是关键,当务之急,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智能化设备的相关知识,摸清31004工作面和7个辅助系统的情况,尽快拿出技术方案和措施。2017年8月,集团公司审议通过了技术方案,并下发了会议纪要。 
      这个团队牢记使命,在设备还未到矿之前,就已投入到紧张的筹划中。每周召开一次碰头会,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破解存在的难点和“瓶颈”;分头与设备厂家联系获取设备安装说明书;通过网络、刊物等收集智能机械化、信息化安装等理论知识;采取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厂家技术人员探讨交流。 
      负责运输系统的机电运转工区区长陈克志由于文化底子相对簿弱,“如何实现智能化减速器及电动机进行温度、压力、流量、位移、转速等参数的检测”这一原理一时间在他脑中纠结,左思右想也想不通,他一拍桌子:“离了张屠夫,就吃连毛猪?我就不信这个邪!”他再次埋进书堆里,对着原理图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边看边画边做笔记,遇到难点及时打电话与产家技术人员请教,仅这一个问题做了笔记近200页,电话拔出30多次,通话时间长达3个多小时,耳旁时常都有鸣鸣响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摸清了原理。
            宝剑锋从磨砺出
      “我们坚持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企业发展引擎,大力推进‘三化’建设,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坚决实现煤矿企业‘无人则安、少人则安’的目标。”贵州能化总经理孔庆军在专题工作会上信心满满地说。 
      2018年2月,整个智能机械化建设安装、调试工作全面启动。 
      31004工作面倾斜长度为220m,走向长度为913.5m,煤层倾角8~24度,采高平均1.7m。此次任务仅31004综采工作面就需安装液压支架146台,刮板输送机、采煤机、刮板转载机各1套,附属设备800余台,配件8000余个,光纤和信号线共3000余米。 
      由于时间紧、任务量大,他们开启了“5+2”、“白+黑”的工作模式,白天扎根在安装、调试现场,晚上在办公室根据安装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与厂家设计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衔接,交流解惑。 
      党的十九大代表、发耳煤业公司采煤副总工程师朱加贤,就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亲历者,对升级改造智能化系统“性格和脾气”摸得一清二楚。 
      2017年10月,从北京开会回到煤矿,朱加贤就被委以重任,主抓智能机械化系统建设。 
      要搞一个高大上的智能机械化系统,对他来说,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朱加贤说,过去综采工作面,煤机至少3人,支架3人,加上其他辅助工人,一个班20多人,整个采面80多人,劳动强度很大,而且还时常要注意防范煤层掉下的煤块,安全小事故时有发生。建设智能机械化综采工作面是人心向往,众望所归。 
      可是他带领的综采二区100多名矿工弟兄对这些“洋科技”不但从没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为了让职工了解并掌握智能化综采设备的安装、使用方法,他每天抱着设备安装说明书死记硬背,利用班前、班后会及工余时间组织职工学习,带领职工到组装调试现场参观,尽快熟悉智能综采设备性能及工作原理。遇到了难题,他就给职工们“打气”,在一次设备测试现场,他拍着胸口说道:“我的矿工兄弟没有弱者,只要我们努力干,就没有干不好的事。”在他的带动下,全体职工的积极性高涨,掀起了学习的热潮。 
      在井下智能化控制台安装期间,因安装精度要求极高,稍有偏差就会影响设备操作灵敏度,朱加贤和职工在现场一待就是10个多小时,也经历了多次返工,经过不断的测量、调试,终于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传感器数值误差、操控系统故障、软件频繁改写后的匹配……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 
      由于原支架为集团公司调剂设备,没有电液控及传感器安装固定点,为解决将电液控和传感器固定在支架上的难题,机电科副科长宋健背着至支架固定点用螺栓固定。每个主阀重80多公斤,他用弱小的身躯当了“起重机”,硬生生的把主阀托起来,直至安装固定。上井洗澡后,他才感觉到肩上火辣辣的疼痛难忍,脱下衣服一看,肩上全是渗出的血印。 
      井下试生产调试期间遇到的最大难题当属支架的液压系统。 
      31004工作面顶板压力大、地板软、瓦斯大、构造多。压力始终跟随支架前行,支架易串底,推进困难。 
    整个工作面共146架支架,每架支架上有2个安全阀、1个压力传感器、1块压力表、1个红外线接收器、3个倾角传感器、1个行程传感器、1个人机界面操控箱。问题发生的时候根本找不出原因,压力表、安全阀、压力传感器轮番大批损坏。 
      “最糟的时候一周内就损坏了85个,那段时间,厂家技术人员也找不出问题,朱加贤、综采二区区长袁涛连续跟两个生产班,熬得眼圈红肿红肿的。”宋健记忆犹新。  
      宋健将工作面的矿压记录和每天仪表的损坏情况绘制成折方图,通过图表曲线看附件损坏情况一目了然,严重程度让所有人坐不住了。都是构成自动化操控的关键器件,却找不出问题,就意味着过不去这道坎了。 
      他把安全阀、压力表带回办公室解剖,拍照,发往专业机构进行咨询,仍然找不出问题所在。 
      他几乎每天吃睡都在办公室,分析顶板诱因,研究产品质量,不断进行试验。经过十多天的日日夜夜奋战,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即水锤效应,问题也最终得到了有效解决。 
      梅花香自苦寒来。2018年3月20日,50天时间,这个团队就圆满地完成了此次智能机械化建设的31004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及矿井综合信息化管控平台、通风、压风、排水、原煤运输、供配电、工业视频监控7个信息化子系统的安装任务,比公司计划的工期缩短了5天时间。
            直挂云帆济沧海
      3月25日,31004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开始试运行。 
      发耳煤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守义坦言,智能化项目规划之初,企业领导层也曾经有过担忧,鉴于贵州特殊的煤层赋存和高瓦斯突出等不利条件,怕投进去的钱打了“水漂”。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 
      就在试运行期间,因工作面片帮严重,采煤过程中煤机滚筒甩煤,加上拖曳链频繁弯折等因素,造成了多处光缆扎伤或损坏。 
      这个团队更换了多种光缆,效果不理想。后来采用钢丝铠装光缆,但效果还是不理想。最后,他们将光缆穿入高压液管内进行防护,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但这样又增加了敷设难度,因为硬邦邦的高压液管,在拖曳链内有限的空间里,敷设很困难,为了确保试运行,他们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干,在井下连续摸爬滚打了5天5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我代表验收组宣布,贵州能化发耳煤业公司智能机械化建设项目通过验收!”5月16日,验收专家组组长、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研究员李绍泉院长宣布验收结果,31004采煤工作面通过验收,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省级智能化采煤工作面。 
      喜讯传遍矿区,但有一人却高兴不起来。 
      机电科长马广伟半年多没休假,为攻克电器设备实现智能化控制的难题,他经常整夜未眠,吃喝都在井下。就在项目验收通过后的第二天,他请了两天假回家看望家中父母和年老的奶奶,踏入家门后才知道,在半月前公司31004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辅助系统7个子系统联合调试运行期间,84岁的老奶奶因肺气肿已经入院治疗,此时才回到家中。想起从小奶奶对他的疼爱,面对眼前两难的选择,他钻心疼痛的泪水一下子控制不住就流了出来…… 
      现如今,31004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已正常运行,在贵州能化发耳煤业公司地面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操作人员按下控制平台上的启动键后,胶带运输机、转载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等设备按照指令自动开始运行,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见。通风机、压风机、原煤运输、变电所、排水泵房五个子系统由集控中心远程操控,实现了无人值守,生产效率提高了21%,减少用工89人,年节约人工成本800多万元。 
      31004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建成,不仅仅吸引了国家级、省级、行业媒体的关注,还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贵州省政府、贵州省能源局、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并且还有一大批省内外学习考察团前来学习观摩。 
      面对各级领导的鼓励和鞭策,贵州能化发耳煤业公司智能机械化建设团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不渝为建设智能化矿井奉献光和热。
     
     
     
             本网通讯员:杨宝海 赵光礼 李明锋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