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的笑容,从何而来?
倘徉在山西省长治市潞安集团司马煤业公司,映入眼帘的是舒适整洁的矿区,井然有序的生产活动,以及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笑容从何而来?它来自司马人的心里。这一年来,民生工程件件落地有声、企业改革扎实有序推进、精准扶贫任重而道远……职工获得感、企业认同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汇成满满幸福感。
获得感:民生工程落地有声
3月初,公司女工韩香萍获批年假申请,她打算利用年休带着女儿和母亲去香港转一转。每年出去玩两趟早已列入到韩香萍的年度计划表里,她说:“前年换了套学区房,今年又换了新车,腰包鼓,养老金足,还有啥愁的?不如多出去跑跑,见见世面。”
手中有钱,底气足,体现着司马职工满满的幸福感。而这种感觉来自公司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尽心竭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思想。
提高职工薪酬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和年工资基准,建立工资水平随市场形势和企业效益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同经营业绩和贡献率挂钩考核机制,让真正干事,干实事的职工真正享受到“劳有所得,多劳多得”的幸福感;继续加快“两堂一舍”升级改造,对矿区网络宽带进行扩容,提升网速的同时实现公司WiFi全覆盖,在公司主要办公区域安装直饮水系统,在小区附近建立“西庄村菜市场”,解决附近商贩占道经营问题,让职工工作得更安心,吃得更舒心,住得更放心,出行得更开心;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卡,通过扶危济困、全民体检、大病医疗、“金秋助学”,让职工老有所依,病有所助,健康生活;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开设“道德讲坛”、“文化讲坛”和职工书屋,倡导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生活,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认同感:“三供一业”友善剥离
9月18日,对于金泽司马小区的592户居民来说是个“大日子”——司马煤业公司与颐家颐物业管理公司完成物业托管协议和水电供给协议的签订。这意味着公司“三供一业”分离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将家属区水、电、暖和物业管理职能从国企剥离,转由社会专业单位实施管理。本身就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较强、涉及面广、操作异常复杂的管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让几代享受这种特殊福利的国企职工难以接受。“三供一业”,难在人心!
为了确保分离移交工作的平稳进行,公司总经理宋虎森在推进会上多次强调,分离工作始终要以“两个不”为原则,即不影响职工利益,不降低服务水平。要求有关各方通力配合,密切协作,要重点工作,重点处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改革进程中,他亲自对改革的实施方案和细则进行把关,对改革的推进情况亲自监督,他多次走访社区,鼓励工作人员要做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让职工从改革中收益。
公司积极作为,遵循“分离不离心”的理念,投票建立业主委员会;设立专项资金确保分离顺利进行;多次与长治县住建局沟通,使小区供暖管网与长治县市政供暖管网对接;按规定时间将原来实施的水电补贴价格恢复为市场化价格;为了解决职工供暖不足问题,今年7月份,公司还免费为小区住户进行供暖分户管网改造,并专门抽调人员在小区修建交换站,对所有问题管网进行修缮。
责任感:精准扶贫永在路上
5月9日,公司领导宋虎森、刘振华带着满满关爱到定点帮扶的沁县石角头村进行现场考察调研。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对村容村貌进行实地考察。亲自走访当地村干部和困难群众,对村里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详细了解。他们看望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听取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计划和措施,鼓励他们要将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宋虎森说:“对于扶贫,我们要有信心和决心,我们一定会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潞安集团的要求,责无旁贷做好对贫困村的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村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达则兼济天下!回馈社会,是企业的使命责任。精准扶贫,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位扶贫工作者继续努力。
为积极落实集团精准扶贫政策,扎实推进扶贫解困攻坚工作。公司精准指导,加大力度,设置专项资金,建立扶贫办公室、成立驻村工作队,以党员干部结对帮扶、配合协调等形式在长治县西池乡、壶关县北兑川村、沁县石角头村、神池县上八角村四个扶贫点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人员走村入户,深入实地,通过面对面、一对一地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困难职工家中的实际情况,争取做到对象准、情况细、底子清,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扶贫措施。为下一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网通讯员:郭 洋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