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领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面对企业转型时期和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良好的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工作。倡导“服务型领导、服务型管理”模式,把领导服务基层和服务职工看作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仅是企业管理者的重要课题,也是企业加快改革、发展和做好稳定工作的需要。那么,如何倡导服务型领导,处理好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高发展?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一、领导服务群众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走访调研,部分企业领导与职工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种情况: (一)片面重视经济建设,忽视职工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当前,有些企业领导人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工作精力放在抓效益、抓生产上,忽略了与职工群众息息相关的“生活小事”。有些管理者认为,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职工群众就会安定团结。这种错误的思想忽略了企业在改革、改制进程中职工群众不可避免而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造成群众与管理者之间互不信任,产生距离和隔阂,导致职工思想波动而出现不稳定情绪及对立情绪。 (二)过分强调层次管理,疏远了领导与职工群众的关系。虽然层次管理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是一门较为科学的管理方式,但过分强调层次管理却隔断了管理者、领导层与职工群众之间相互交流和联系的平台。这种“唯一论”导致了一些管理者的群众观念淡薄,出现只对上负责、只听一面之词,不关心群众,工作紧紧围绕上级下达的任务完成上,对群众的事情漠不关心等问题。 (三)深入基层调研不够,不能很好地听取职工群众意见。有的领导者由于具体工作多,分管事务重,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对减少,深入基层不够,与职工群众感情不够密切。有的领导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职工群众困难视而不见,或对找上门的职工推诿、不及时办理,这些不但伤害了职工群众的感情,影响了领导在群众中的威信,还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缺少了互相信任感。 二、倡导服务型领导的几点思考 从个别现象来看,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从总体情况来看,企业都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管理者能够较好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廉洁奉公,能够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群众对他们比较信任,能够支持和配合领导者工作,群众生活富足,思想意识较高,职工群众能够广泛地参与企业监督和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一片文明、富裕的气象。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倡导领导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建立,树立领导是服务、管理是服务的意识,却是融洽干群关系、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笔者对倡导服务型领导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一)建立领导接待群众长效机制,促进领导职工双向沟通。要建立领导定期接待群众工作制度,搭建干群相互沟通平台,坚持“领导接待日”、“调查日”等定期接待群众制度,实行工作日专人接待群众、节假日轮流接待群众,确保职工群众反映渠道畅通。有些单位采取的“领导定期下访”制度就可借鉴之处,他们坚持每月定期下基层接访,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帮助职工解决家庭、生活中的困惑,搭建起管理者与职工之间能够平等对话的平台。这种定期的下访,不但可以调动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从中了解群众实情,有效地起到了领导与职工群众上下联动、沟通互动的作用,不但促进了企业工作,而且还增进了干群之间的感情。要建立领导服务职工群众制度。各级领导应结合各自分管工作,确定1—2个基层单位作为联系点。机关部门领导也要结合本部门帮、带基层单位的“共筑共建”活动,及时了解基层单位工作情况、职工意见以及今后工作方向等。坚持定期到联系单位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帮助联系单位查找差距,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二)建立领导走访调研长效机制,关注职工群众所想所盼。过分的讲求层次管理对于深入了解基层,掌握职工群众生活疾苦有一定的弊端。提高干群亲和力,实质上就是将管理的触须延伸到职工的内心深处,通过人际关系的交往来增强凝聚力。为职工提供一个发表意见、交流心声的园地;在职工的生日送上一束鲜花或给予其他物质祝福,会让职工深切感受到企业大家庭般的温暖之情。这比空洞的说教更具效果。同时,还应实行干群交流制度,定期不定期地通过谈心谈话,走访探望、关心照顾等多种形式及时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组织召开一些“职工座谈会”、“碰头会”等,让领导和职工共聚一堂,面对面的与职工群众交流,以解除他们的心理负担,从而将自己真实的想法都坦诚地说出来,使企业领导能真实地把握职工的心理动向,了解他们的所想。 (三)建立领导扶贫济困长效机制,解决职工群众生活疾苦。要深知职工群众的生活疾苦,把扶贫解困活动的着力点放在为困难职工办实事上。要想为困难职工之所想,急为困难职工之所急,多办一些有利于困难职工之事。要建立党员管理者扶贫济困制度,设立领导帮困基金,帮助有特殊困难的职工,密切党群关系。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等方式,加强与困难群众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和长期性的关注、帮扶,除了时常献爱心送温暖,让他们切实感觉到党的关怀外,更多的是送信息、送技术,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促使其早日走出困境。要设立专项资金帮扶困难群体,公开承诺每年不但要为职工办几件实事,还要确保工资随效益提高而增长,真正让职工生活质量与企业发展齐增共长。这些作法不仅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而且也让职工群众感到企业领导对他们的关心和关爱,因而使企业更具凝聚力、战斗力。 (四)建立职工生活保障长效机制,积极为职工群众谋福利。为职工提供充实的生活保障,增强职工保障心理,对于增强企业凝聚力起着强大的基础性作用。为职工投医疗、安全、养老等保险,这些社会保险的作用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也能调动他们积极投身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同时,企业效益最大化也是领导服务职工群众的最有效机制之一。一方企业把经济效益搞上去了,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职工群众得到实惠,领导服务群众也可以充分体现。 (五)建立群众监督领导长效机制,接受职工满意民主评议。凡是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决定,都要及时向群众通报,保障职工享有制度的话语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群众对领导服务群众的状况做出评议。要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采取个别访问、开展网上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评价和监督,将职工群众的满意度考评纳入领导者的业绩档案。 (六)建立权力运行监督长效机制,确保行政权力规范有序。加强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固然离不开转变干部作风,但更为关键的是要规范权力的运行和监督,在体制机制上真正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建立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必须迫切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监督的敏锐和有效,要建立好监督机制,建立起社会监督信息员,形成内外监督的合力。二是问责的及时和严肃,不能雷声打雨点小,让问责机制陷入“缓期执行”,以防止引起公愤,激起公众的更大不满。 (七)建立定期形势宣讲长效机制,鼓励职工坚定发展信心。企业领导要结合国际国内宏观形势、重庆市形势,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结合企业各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分析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帮助职工群众正确认识形势、准确理解掌握当前的政策措施。要针对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民生投入、安全生产等热点问题,党群部门的相关人员要通过形势报告会、组织宣讲团把党和政府以及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讲清楚,把对职工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做好解疑释惑、增进共识工作。要及时向职工群众阐释企业市场环境的新变化和企业改革发展的新任务,介绍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实施步骤、阶段成果,绘就愿景,让职工感受希望,提振职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有效增强企业的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八)建立核心价值教育长效机制,倡导职工正确价值取向。领导人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贯穿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职工群众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转化为敬业爱岗的实际行动。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让广大职工知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能够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 总之,要使企业领导同职工群众之间的感情更加亲近,企业领导就应该把心操在基层,把劲使在基层,与职工平等相待、平等沟通,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给予关心、解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劳动者的人格尊严,这样才能使领导的人格魅力得到充分体现,企业才能更加有凝聚力、战斗力,进而促进企业向前发展。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