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论文专区 > 企管论文 >

    关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探讨

    2020-04-09 10:23 [企管论文]  来源于:互联网    作者:互联网
    导读:作者:未知 摘 要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化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具有防范企业运营风险、提升资本获利成效的作用,是当前国有企业在体制改革深化过程中必要的工具手段。但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来看,企业在内部治理机构设置、财务风险防范、信
    作者:未知
      摘 要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化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具有防范企业运营风险、提升资本获利成效的作用,是当前国有企业在体制改革深化过程中必要的工具手段。但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来看,企业在内部治理机构设置、财务风险防范、信息沟通系统搭建以及内部监督审计落地等方面存在一些应用缺陷,本文以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为分析基础,探讨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构建策略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夯实内部控制管理环境基础是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前提,但从管理层组织架构设置以及内部岗位职能界定方面来说,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建设方面存在诸多的缺陷因素。首先,虽然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在管理形式上已经形成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但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其法人治理结构方面依旧沿用固有的行政体系,不仅没有建立三方会签制度,明确企业议事和决策的流程规则,也没有发挥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管职能,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企业的长效发展。其次,在岗位职能设置方面,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往往是由财务部门牵头主导的,内部控制管理职能也仅局限于资金控制方面,缺乏对业务流程的梳理与控制,在实际操作中也因不相容岗位尚未分离,造成内部控制体系权责不明,无法顺利开展各项控制工作。[1] 
      (二)财务风险防范不到位 
      受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的影响,国有企业对政府部门依赖程度较高,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不足,尤其在风险防范机制缺失的管理环境下,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是其风险防范的核心内容,因而,资金统筹与运营关系到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但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在风险评估中往往缺乏对市场环境的考虑,在筹资与投资环节存在短期效益思想,企业负债规模过大,造成资产结构不合理。同时,企业在风险评估定量指标选择层面更为关注一些显性指标,如销售利润、资产负债率、资金收益率,但对应收账款回收率、资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等隐性指标涉及较少,尤其在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应对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很难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把控。[2] 
      (三)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在国有企业规模逐步扩张、业务涉猎领域逐渐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内外部交流体系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加快信息传递的必然举措。但目前,国有企业在信息化系统搭建方面投入力度较小,仅建设了基础性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引用了简单的财务核算辅助软件等,企业的信息部门也仅负责软件升级和硬件维护工作,这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远远落后于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从内部沟通机制层面来说,由于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管理链条较长,在信息孤岛现象下,各平行部门之间往往各自为政,信息传递效率低下,部门协调与配合能力也较差。一些规模性国有企业存在多元化业务分支机构,由于各分支机构跨区域设立,且经营内容差异性较大,如果企业内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也不利于各项资源调配与共享。 
      (四)内部审计职能没有落实 
      内部审计是企业检验内部控制执行成效、防范内部贪污徇私问题的科学手段,但部分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功能并不重视。一方面,企业无法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部门也往往是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来的,审计内容局限于会计信息、财务报告等,事前预测、事中监督环节缺失,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另一方面,监事会作为审计主导部门,其职能发挥却往往受制于董事会,造成审计职能权限模糊,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二、国有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变革企业治理结构 
      首先,国有企业管理层要增强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主动推进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并加大内部宣传作用,提升基层人员和执行部门对内控的认知水平,统筹设计内部控制实施原则、管理范围以及基本操作流程等。其次,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在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三方制约关系下,建立完善的经济决策机制,在“三重一大”政策导向下针对重大项目决策、重要干部任免等环节制定严格的商议审批流程,增强内部决策的科学性。最后,逐步完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制度、业务流程控制制度、风险防控制度、授权审批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切实规范和指导基层人员的工作行为。此外,在内部控制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也要注意分离不相容岗位,例如,对费用申请、审核、付款等岗位要进行分离,并采用关键岗位轮换制、岗位责任制等加大内部控制力度,有效遏制贪污腐败现象。 
      (二)实现全面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需要国有企业管理层人员避免传统的主观意识判断,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管理系统。首先,针对企业常见的风险种类,如战略风险、财务风险、信息风险、法律风险,制定《内部控制风险手册》,对诱发各项风险因素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以及风险防范基本措施等进行总结,要求各级人员要以该手册内容为基础,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其次,基于企业战略规划及经营目标,以资金时间价值、资金流动速率、业务流程规范、销售利润、应收账款回收率、资产负债率、社会贡献率等作为风险评估指标内容,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尤其要注意预算执行控制及成本定额管理等环节,一旦预算或成本费用超出初始值,系统自动引发风险预警机制,限制相关操作权限。最后,国有企业还可以建立风险数据库,通过自动对比分析经营作业环节中的风险导向因素,利用反馈程序采集风险防范或应对模型,提升企业风险处理效率。[3]此外,企业应当与其他平行机构公司实现风险防范系统对接,建立定期的风险评估审查机制,重点评估各平行机构的资产管理、授权分工、成本控制等关键点,及时发现公司内部管理存在的缺陷问题,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性。 
      (三)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加大信息化建设能够提升国有企业内部信息共享效率,强化财务管理及业务活动过程的监督。因此,国有企业要从资金、资源配置方面入手,实现与外部软件系统开发商之间的紧密合作,基于企业实际管理需求研发多功能管理辅助软件,拓宽企业沟通渠道。其次,在企业内部建立业财一体化的财务共享平台,在各分支机构之间搭建信息沟通机制,并将业务系统、会计核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进行端口对接,打破企业跨区域、跨业务等造成的沟通障碍,针对不同业务需求建立资源共享渠道,实现内部各项资源的合理调配。最后,企业也要兼顾公司平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工作,发挥管理会计对业务环节的指导作用;同时,业务部门也要及时向财务部门反馈资金费用信息,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也进一步提升财务控制质量。 
      (四)健全内部审计评价工作 
      首先,国有企业要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基于监事会管理机构下设置直接隶属的审计监管部门;不仅要负责公司内部的日常审计和不定期专项审计,还要基于财务共享信息系统定期对平行机构的经营状况及风险关键点进行审计;积极配合国资委等上级部门的监督工作,搭建事前预测、事中监督和事后反馈的监管体系。其次,企业也要建立严格的违规惩罚制度,对于因操作行为失责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业务项目,要追究责任到岗位,通过加大人员惩戒力度来实现对基层人员的控制,有效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效率。 
      三、结语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搭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企业提升内部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外部风险的基本策略。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立足于自身在内部控制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加强风险防范、搭建信息化系统、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等方式,逐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促进国有企业长效发展。 
      (作者单位为车享汽车俱乐部<上海>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林绿透.浅析如何有效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智富时代,2018(3). 
      [2] 王向巍.風险管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7(21). 
      [3] 黄超.关于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9(16).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