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一线:高温下的井场“手术”
5月16日,在大庆钻探钻井一公司伊拉克祖拜尔项目DQ043钻井队的井场上,工程师张锐凑近防喷器控制装置,反复检查液压控制系统油气管线连接情况。在井控设备维护上,他丝毫不敢大意,任何瑕疵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这份警觉源于不久前的那次抢修,他回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
时针拨回到4月29日,FH-46_ST1井施工现场正上演着一场争分夺秒的“安全保卫战”。按照作业计划,要完成采油树拆卸与封井器安装的工序转换,而此时,地表的高温,正与时间一起,“烤”验着大家的意志。
现场工程师张锐站在蒸腾着热浪的设备旁,汗珠顺着安全帽边缘不断滚落,浸湿的工装紧紧贴在后背。作为井控安全的“守门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井控设备就是守护钻井安全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闪失。
10时40分,当气管束完成连接时,司控台压力表的指针却毫无反应。张锐的心猛地一沉,他知道,这是个不好的信号。他迅速抓起工具包,冲向钻台,一边跑,一边在脑海中快速梳理可能的原因:是气管束连接处漏气?是控制系统的阀门未打开?还是压力表本身出了问题?他必须尽快找到答案。
钻台上的铁疙瘩传递着热浪,隔着厚重的工装,张锐依然能感受到那股滚烫。他站在设备前,全神贯注地开始排查:连接部位完好无损,阀门已完全开启,轻轻敲击压力表也无济于事。
“张工,先吃口饭吧。”队友第3次递来饭盒时,张锐抬起头,用沾满油污的手套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珠,说:“先干活。”他俯下身,开始拆解设备。他打开管线连接面板,手电的强光照亮了内部的管线接头。他的目光在每一个接头、每一根管线上仔细扫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突然,他的眼睛捕捉到了两道细微的裂纹。它们隐藏在管线接头的深处,几乎难以察觉。这两道裂纹虽然微小,却足以导致气路系统漏气,使得压力无法正常传递到压力表。张锐的心中闪过一丝庆幸,幸好及时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张锐迅速从工具包中取出备用的密封胶带和修复工具,化身外科医生,开始进行“手术”。他小心翼翼地拆解管线接头,将裂纹段管线切掉,然后重新连接接头。为最大限度降本增效,他将旧管线接头精准剖解重组,最大限度挖掘旧件价值。
经过3个小时的连续奋战,12处连接点改造完成。当压力表指针攀升至标准值,张锐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但他深知,隐患排查容不得半点侥幸:“再做一遍全面检查,一个螺丝都不能放过!”嘶哑的嗓音里透着坚决。
这场与高温、时间、隐患的较量,不仅为后续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更通过“旧管新用”的创新方案节省了近万元成本。(特约记者 刘娟 通讯员 李丽华)
(编辑:韩语) |
-
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防汛工作会议精神,提高防汛应急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