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直击:42载 画出一条安全生命线
![]()
李海军对检验检测设备进行维护。李明鸽 摄
5月12日清晨,在大庆石化公司质量检验中心炼油化验车间,员工李海军轻轻擦拭着分析仪。“老伙计,咱们往后相处的日子可数得过来咯!”随后,他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仪器的运行状况,他的思绪飘回到半个月前的“五一”。
那天7时不到,他已穿戴整齐,准备上班。“今天不仅是劳动节,也是我穿工作服的最后一个节日值守了。安全生产和数据报送都不容马虎,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 这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化验员,对着镜子给自己鼓劲。
走进化验室,换上工装,李海军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接下来的15分钟,他检查岗位分析试剂的密封状态,核对钢瓶间的气瓶压力,与夜班人员交接重点分析项目。“几台分析仪器的运行情况,还得瞅瞅。”他心里嘀咕着。当值班室的钟表指向7时40分,李海军已完成全部检查,这是他坚持了数十年的“提前到岗”习惯。
参加工作42年,李海军始终将安全视为工作的生命线。他走遍油品、成品、化学分析等8个岗位,担任白班班长十年间,带领岗位员工用行动诠释“化验是生产的眼睛”,用数据守护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装置检修时,安全风险倍增。他曾顶着烈日一整天在塔罐受限空间进行测氧测爆,从这个塔下来,又去爬那个罐,鞋子穿坏了,袜子也磨破了。李海军说道:“累是累点,可回家咱心里踏实。”记得2023年大庆石化首次“五年一修”,面对13层平台的高空作业和凌晨4时的工作任务,58岁的李海军主动请缨,严格按照安全规程完成每一次检测,确保检修作业零事故。
安全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随着年纪增长,爬塔作业减少了,但李海军对安全的关注更加细致入微。他将车间50余台大型分析仪器当成“宝贝疙瘩”,拿出设备安全档案并梳理这些仪器的运行情况,哪个需要维护了、哪个得好好瞧瞧了,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些年,经他加工改造的11套仪器设备、维修的几十套采样钢瓶和灯具,一直在高效运行。同事小王抱着设备配件路过,忍不住赞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李海军笑着说道:“摸透了脾气,就知道咋‘对症下药’。”
眼下,随着公司储罐改造项目深入铺开,40多个罐区共150多座储罐的测氧测爆任务繁重。李海军手把手教年轻员工使用检测仪,演示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流程。任务忙不过来时,他依然冲在一线。一到现场他就顾不上累,回来才发现两腿直打战。
夕阳西下,结束巡检后的李海军整理完当天的检测记录,脱下工装,把安全帽妥善放好。他用无数个精准的安全数据,守护着装置的平稳运行,将责任刻进每一次细致的巡检中。“只有在岗位上守护安全,这样才有意义。”这句话,是他用半生岁月书写的安全誓言。
(编辑:韩语) |
-
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防汛工作会议精神,提高防汛应急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