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热电分公司六小时以外的温情
晋控电力侯马热电分公司发电运行部的值班室内,电脑屏幕的幽光与窗外闪烁的星光交相辉映。运行值班人员不仅是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监控者”,更是将关怀延伸至企业之外的“温情使者”。他们的爱心,隐藏于细致监控参数的空隙之中,体现于日常巡检的每一步足迹,融合于老弱间相互扶持的无声默契,成为这座光热能源堡垒外最动人的温暖所在。
免费理发师 刚刚交后夜任务的小楠,随同本市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携带一套完备的理发工具箱抵达养老院——其中包括多副理发推剪、围布,以及预先消毒的梳子与剪刀。
“各位师傅,欢迎您们到来!”早已在树下等候的田奶奶热情地招呼着,手中紧握着小镜子,鬓角的白发已垂至眼角。小楠和团队成员微笑着展开围布,仿佛为老人披上了战袍:“请稍候,今日定为您打造一款满意的发型。”他平日里操作开关阀门的手,此时轻巧地握着剪刀,从鬓角细致地修剪至颈后,碎发如雪花般轻轻飘落在水泥地上,形成一层薄薄的覆盖。
随后,小楠为王爷爷理发。面对耳背且不配合的老人,他请求养老院工作人员协助,并在老人耳边大声询问:“爷爷,这样的长度是否满意?”王爷爷眯着眼睛查看镜子,连续点头:“很合适!比镇上理发店的手艺还要好!”在理发过程中,小楠还端来热水,帮助老人擦拭脸上的碎发,并与他聊起家常:“您之前提到想要香蕉,我们今天经过超市,已经为您购买。”工作人员对他的问题解决能力赞不绝口。
一上午,团队成员不懈努力,小楠的工作服上沾满了银白的碎发,额角的汗水沿着面颊滑落,但他并未显露出疲态。养老院谌院长立刻端来凉茶:“你们每月底都来此服务,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小楠接过凉茶,轻饮一口:“我平时负责机组安全,月底能为老人们做些实际的事情,内心感到更加充实。”
无偿献血者 除灰班班长陶正,已连续6年无偿献血2400余毫升。鲜为人知的是,这位与工友并肩作战、从事锅炉运行工作33年的班长,在除灰工作中勇于担当,在家中孝顺父母,在工友们的眼中,他更是一位“献血英雄”!
6年的坚持从未间断,6年的爱心与付出从未停歇。6年来,他平均每年献血一次,每次400毫升,有时一年两次。若 以救助一名病人平均需要800毫升血液计算,他捐献的血液足以挽救3名病人的生命。为此,他荣获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无偿献血荣誉证书,这证书不仅记录了他一次次无私奉献,更见证了6年来爱心的持续传承。
爱心好妈妈 除尘运行值班员张海燕不仅在工作中勇于发现设备缺陷,确保电力供应无障碍,而且在业余时间关注智力障碍儿童。在全国助残日,她与团队成员一同前往特教学校进行“一对一”的爱心亲子对接,成为“爱心妈妈”。自此,孩子们的学业、生活、健康始终是她心头的牵挂。她不仅经常电话询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每逢节假日,还会抽出时间探望这些孩子。
五年来,她和“爱心妈妈”团队携带礼物,走进学校培智班,为孩子们分发橘子、米饼、气球,并为他们戴上新手套,穿上保暖的袜子,与孩子们一同参与游戏。孩子们将自己制作的发卡戴在张海燕的头上,并向她介绍发卡的种类、颜色和材质。面对孩子们的热情推荐,妈妈们纷纷拿出钱包购买这些五彩斑斓的发卡。通过游戏,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沟通能力,也为他们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看到孩子们成功推销发卡,“爱心妈妈”们露出满意的微笑,孩子们脸上也绽放出幸福的笑容。此时,张海燕内心深处坚信,这些孩子们的付出并非徒劳,未来她将继续为孩子们提供帮助,让爱心得以传承。运行值班人员深知,他们守护的不仅是机组的温度,更是弱势群体的幸福。
志愿服务者 张勇在长期的检修实践中掌握了多项技能,显著提升了处理汽机高压截门事故的效率。2010年,他成为了一名志愿青年。记得有一次冬夜,他接到志愿服务队的电话,得知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症的老人走失,由于病症影响,老人可能会忘记回家的路。由于没有家人陪同,全家人焦急万分,动员了一切可用的人力寻找了五个多小时,但始终没有找到老人。张勇和队友们分头行动,一组驾车在街道上细心寻找,另一组则前往南山进行搜寻。他们手持手电筒,在漆黑的南山上来回寻找,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在侯马和闻喜交界处的一块菜地中找到走失的老人。他们立即通知老人的家人,并将老人安全送回。之后,张勇带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侯马热电的工友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用一个个细微的举动,将爱心织成一张温暖的网。他们在轰鸣声中坚守岗位,在忙碌里传递善意,让“侯电人”的称号,不仅意味着责任与专业,更饱含着温情与担当。这股从值班室里流淌出的暖流,正带着侯马热电的温度,温暖着每一个与之相遇的人。
本网通讯员:时力平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