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巅铸匠心 千米井下砺锋芒
3月27日,随着控制屏上绿色信号灯骤然亮起,总长28米、重达75吨的“钢铁巨龙”,在鱼卡公司以毫米级精准度完成1273智能化工作面转载机安装并成功试运转,海拔3000米的冻土之下镌刻下新时代矿工的奋斗丰碑。
转载机作为煤流运输的“咽喉”设备,其安装精度和效率直接影响整套系统的运行效能。然而,面对“钢铁巨龙”如何在狭窄的巷道空间内实现毫米级对接?如何克服高原低温对液压系统的影响?一道道难题摆在鱼卡公司维修准备队面前。面对运输巷道空间受限等诸多挑战,维修准备队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专会,全队以“模块化分工、流水线作业”的创新模式,制定了“一机一策”施工方案,以“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进度零延误”为目标,创新采用“模块化拆解运输+巷道定点组装”工艺。
在转载机核心部件的吊装环节,鱼卡公司的技术骨干全程跟进安装,将安装流程细化为标准化动作,确保设备水平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确保零失误、零延时。面对复杂的安装环境,维修准备队56名战士在队长马进明的带领下,以“毫米较真、分秒必争”的工匠精神,创造了高原矿区大型设备安装精度的新纪录。
从“铁锹煤镐”到“智慧矿山”,从“人海战术”到“智慧赋能”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青海能源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本色。能源人用“铁军精神”续写着新时代的矿工传奇,正如维修准备队队长马进明所说:“1273工作面的星火,照亮的不只是煤流运输的巷道,更是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的康庄大道!”
本网通讯员:吴天岳 马 俊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