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河煤业机修队,有这样一群令人瞩目的天车女工,她们看似娇小柔弱,实则有着一手精湛的技艺,能够“四两拨千斤”。她们是天车“空姐”,因为工作是在十几米高的半空中穿梭,每分每秒都需要高度的专注;她们是大力水手,轻松移动几十公斤、几吨、甚至几十吨的重物不费吹灰之力,精准地完成一次又一次吊运任务;她们能够百步穿杨,“稳 准 快”是最基本的业务技能。
杨河煤业机修队有天车司机8人,且全是女性司机,她们驾驶着不同类型的起重机,包括10米高的桥式起重机和15米高的门式起重机。作为这一特殊工种的天车司机,必须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停车要稳,起落均速”高超操作手法,在车间设备安装、更换、检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15米高空驾驶龙门吊的王亚芳会不间断地踩警示铃,提示地面的人员注意避让吊运的配件。她向笔者介绍道:“操纵天车没有捷径可走,起吊过程要稳,判断距离要准,整体效率要高,这项技术就像在高空上‘绣花’一样精细,容不得半点马虎。”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在距离地面十几米的高空驾驶起重机,进行着精细的操作。她们不惧高空作业,常常需要在不足三平方米的驾驶室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她们眼不离吊钩,手不离操作杆,准确地拿捏好吊钩的下落高度和运行速度,平稳地上升、前进、后退,在固定轨道上来回穿梭。精神的高度集中,技术的稳准高效,与地面工作人员协作配合,共同描绘出一幕幕精彩的工作场景。
已工作15年的张艳丽是天车女工中的佼佼者,她不仅见证了天车技术的不断更新,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敬业与奉献。她回忆初次登上天车的经历时笑道:“清晰地记得第一次上天车时,都不敢往下看,生怕一不留神就掉下去。当时真的心惊胆战,无意中朝地面看了一眼,腿便止不住地发抖,上下楼梯时都要紧紧地握着栏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练就了一手精湛的技艺。
在修车作业环境复杂的现场,天车女工们的注意力必须保持高度集中,她们既要根据指挥员的手势进行精准操作,还要密切注意地面来回穿梭的叉车、检修职工以及吊运物的状态。因为天车的种类都是按吨类区分,天车司机手中的操作盘每转动1厘米,天车和吊钩的距离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对天车司机的操纵技术有很高的要求。每一次精准的吊运,每一步平稳的移动,都凝聚着她们的专注与技巧。
“天车作业不允许有丝毫马虎,一旦出现失误后果不堪设想”在杨梦晗看来,只有将“责任”两字深深烙在心里,才能够把天车开好。车间作业现场复杂多变,起吊重物多且重,在驾驶天车作业时,不仅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还要全神贯注不间断瞭望,以免发生事故。
这群天车女工,无论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或者在生活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她们既是女儿,又是母亲,也是妻子,她们既“高高在上”,又很“接地气”。她们以天车女工的朴素情怀和坚毅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公司的改革发展默默奉献,她们用实干担当、敬业爱岗、拼搏奉献的敬业精神,谱写着自己别样的“空姐”人生,为杨河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网通讯员:王海丽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