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新木”蔚成林——记潞安集团李村煤矿对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了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一批有思想、有知识、有技能、有能力的复合型“高、精、尖”人才培养, 潞安集团李村煤矿合理规划新入职大学生职业生涯,通过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森林”,促进矿井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为梦想“导航”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为帮助新入职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岗位,满足职业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李村煤矿于今年年初将《李村煤矿入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与完善,把个人生涯和企业成长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与职工工同步发展。
首先,职工入职后,该矿要求新入职大学生员工进行自我评价,使其充分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要弄清楚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等问题。评价周期为一年,共分为三~五个周期。
该矿成立了由矿长、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领导组,结合工作实际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的阶段性特征,领导组办公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初期3~5年这一关键期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坚持利益整合、公平公开、协作进行、动态目标、时间梯度、发展创新、全程推动、全面评价八个原则,对新入职大学生进行入职初期职业规划,通过对其评价以及职业生涯初期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运用比较找出大学生职业生涯3~5年的发展状况与矿井建设发展战略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及相关职业生涯管理方面的不足,设计新入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管理方案,并结合实际制定“全程跟进、定期督查、经常汇报”制度,建立大学生职业规划档案,建立大学生素质提升和培训长效机制,为职工塑造良好的生存“软环境”,使大学毕业生的知识层次、思想境界、工作水平、创新能力获得持续稳步地提高。
岗位培训让新兵变“精兵”
为确保提升新入职大学生综合 ,该矿充分发挥职工培训中心职能,从新工人上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到新工人入井安全管理,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档案。培训分为理论培训和岗位训练两方面内容,理论培训结合矿井生产实际,主要涉及矿井概况、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职业思想教育、应急预案、职业病防治、自救互救以及采、掘、机、运、通等方面专业知识。并按照“互联网+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自学、实践操作三种形式,通过线上与线下培训的有机结合,提高培训实效。
进入岗位后,李村煤矿按照“以老带新、以熟带生”的原则,为每位新入职员工签订了《新工人师徒合同书》,通过自主自愿、双向选择的方式,结成师徒对子,实行一带一、一帮一的“带、管、教”负责制,由师傅从安全法律法规、职业安全健康、岗位操作标准、自救互救知识等方面对徒弟加以培养,为其创造一个可以深入学习、接受熏陶和快速成长的环境。此外,为满足矿井各专业安全生产需要,确保新工人岗位培训质量,达成岗位成才目标,该矿持之以恒把“岗标”作为重点培训工作来抓,落实“岗标”达标工作,建立健全“岗标”管理制度、台账,开展了每班班前会一次岗标抽查、每次下井一次岗标查纠、每月一次岗标通报和每季一次岗标统考“四个一”活动。岗位培训结束后进行严格考核和评价,合格者才可以上岗作业,为每一名新入职大学生上好“安全锁”。
“多元化”形式建立人才队伍
建立一套帮助自身发展提高、符合矿井发展趋势、紧跟时代创新步伐的人才培养机制,是李村煤矿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该矿重视多层次、多领域、多方向人才队伍培养,建立了“多元化”人才培训模式。
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利用微信、OA、井口电视播放身边的典型事故案例、事故警示教育片,组织职工剖析发生事故的原因、教训、预防措施,提升职工安全思想认识。
以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为依托,以高技能培训和技术比武为抓手,办好“管理讲堂、技术讲堂、创新讲堂”三个讲堂,扩大不同层级、不同时段、不同岗位培训人员的参与度,确保将参训范围扩大到全矿干部职工。
发挥“李村煤矿考试系统”微信公众号,职工在业余时间就可利用手机对自身岗位的题目进行练习,不断丰富职工的理论知识,使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时时刻刻记在职工心中。
引深“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3+2”培训模式,制定“人人上讲台”工作方案,使职工不仅“会干”,而且“会讲”,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
积极发挥女工协管员、青年监督岗等群体的温情感化作用,坚持开展各类安全慰问和宣讲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宣教氛围,有效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本网通讯员 胡慧丽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