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煤炭 > 煤企通讯 >

    中煤五建二处矿山建设工作回眸系列报道

    2016-06-23 08:39 [煤企通讯]  来源于:中煤五建二处    作者:宋昭斌
    导读:编者按:50年来,中煤五建二处建设者的足迹遍及我国的十余个
        编者按:50年来,中煤五建二处建设者的足迹遍及我国的十余个省、自治区,以及亚洲、非洲多个国家,相继参与建成了百余座矿山。一项项工程、一座座矿山,无不体现出二处党政带领员工顽强拼搏、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更加体现了二处人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50年来,二处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了企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任务承揽额从改革开放前的不到600万元、跨越到现在的10亿多元。企业年营业额也不断攀升,从改革开放前的500万元,突破到现在的8亿元。去年,二处新的领导班子到任后,运筹帷握,虽然经受国家扶持清洁能源、煤炭去产能等危机,矿山建设市场遭遇寒冬,但是他们仍然揽活8亿元,将一个老企业,引领到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二处先后荣获“全国煤炭施工优秀企业”、“全国煤炭施工企业优秀QC小组”、“全国青年文明号”、“煤炭系统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政研会先进集体”,中煤两级集团、五公司“先进单位”、“优秀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集体”等40余项荣誉称号。 
     
        工程质量 做强主业创品牌 
        ——二处矿山建设回眸之一 
      
        50年来,中煤五建二处将矿山建设当成企业的“根据地”,并视为“主营业务”,将企业信誉和施工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做强主业创品牌,工程质量长期稳定受控。 
       
         矿山建设企业要叫响自己的质量品牌,就要创造工程的质量闪光点。而这种闪光点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形成品牌系列。依照这个思路,二处建设者不畏艰难,走南闯北,为创质量品牌奋斗不止。围绕创优目标,他们精心组织,开展质量攻关,先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困扰工程质量的难关。
       
        (一)从“东风劲吹”到“质量高原” 
     
        建处之初,二处靠国家下达生产任务开展矿山建设,那时的二处经济基础薄弱,科技、人才、设备、资金严重不足。可是,就在设备、技术人员匮乏的情况下,二处的建设者硬是靠人工精雕细琢,先后在江西桥头堡、花鼓山、宣化矿,以及江苏张集、三河尖等矿,创造了十余项省部级优质工程。 
     
         1984年,国家对煤炭基建体制进行改革,先后取消了指令性计划,由企业自己找米下锅。面对市场形势,二处认为,只有创造优质工程,树立信誉才能赢得市场。于是,他们一手主动出击找市场,一手干好现有工程。 
     
         在刘东矿施工中,建设单位工程款迟迟不到位,职工连续几个月拿不到工资。这种情况下,二处建设者没有退缩,干部自掏腰包买材料,职工从自家拿米拿面生活。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井下缺一根铁丝,他们就把宿舍里晾挂毛巾的铁丝取下来用到施工上。在王家寨施工,同样也是甲方拖欠工程款,职工连续三个月没有吃上荤菜,他们就到附近粮店赊猪肉,硬是把工程优质圆满干完并交出。 
     
        靠干好工程的一股韧劲,他们承接的河南永城、蹬槽,安徽的刘东、刘桥、任楼,山东的里庄、太平、白庄、王家寨等工程,个个创出了一流的成绩,且工程质量全优,赢得了信誉,赢得了市场。 
     
        1987年,凭借良好的施工信誉,二处一举走出国门,进入国际矿山建设市场,先后承担了摩洛哥杰拉达煤矿3号井,和孟加拉国第一座煤矿巴拉普库利亚矿的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和施工速度多次获得摩方、孟方以及我国驻两国大使馆的表扬,赢得了国际信誉。之后,又拿下了土耳其国老井修复、卡拉硐矿和可尼克·艾尔麦德矿等国外多项矿井施工项目,巩固了二处国际矿山建设市场。 
     
        乘着质量全面创优的东风,90年代初,二处健步迈向质量的“高原”,以良好的施工信誉承接了进入西部的第一个工程项目——甘肃金川公司龙首镍矿工程,也是他们的第一个非煤矿山施工项目。 
     
         为站稳脚跟,二处建设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优良传统,克服高寒、低压、缺氧、强紫外线辐射、黄沙弥漫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和岩石破碎程度全国罕见等困难,积极开展质量攻关,以个个击破态势,进入不到三个月,他们就打破金川公司施工记录,工程质量始终保持全优,因此,金川公司特发起向二处学习的号召。自那以后,金川公司主动将工程交与二处施工至今。 
     
        20世纪初,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二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决心为西部开发作贡献。他们在承接的金川公司龙首矿工程并创优后,又在承接的甘肃窑街矿务局海石湾煤矿工程施工中,创出了优质样板工程,荣获煤炭部颁发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贡献奖”,并首次在井筒施工中创造月进尺超百米的佳绩。因此,他们又顺利拿下了金川公司46行副井井筒工程,并获得了全国优质工程的荣誉。 
     
        (二)从“国优样板戏”到“舞台唱大戏” 
     
         回首二处矿山建设工程质量的提升历程,山东葛亭煤矿副井工程是他们工程质量的里程碑。 
     
         1999年3月,二处中标葛亭煤矿副井井筒工程,该井筒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中多次遇到冻结过度和黏土层厚、膨胀性强等施工困难,二处建设者却满怀信心,严格履行质量承诺,他们在地质条件频繁变化的情况下,有效地实施动态管理,提高应变能力,逐步掌握了工程质量的控制权。结果,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1.5%,从未出现任何质量事故。更为可喜的是,该井筒工程荣获了中国煤炭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太阳杯。 
     
         该工程荣获“太阳杯”,可以说是二处的一缕春风,对于企业来讲无疑是个更大激励。 
     
         山东滨湖煤矿坐落在微山湖畔。该矿起建之初是一片沼泽地,在沼泽地上建工程并创优,难度可想而知。2003年8月,二处中标后,就提出了“开工必优、工程全优”的质量目标。在此信念的激励下,施工过程中,他们克服环境恶劣、表土冻结过度、砾岩层硬度大且厚、过6层含水层等困难,使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伞钻和中心回转抓岩机,以及3.5米高大模板,从设备上确保了工程速度和质量的提升。 
     
         为保证工程质量,冬季施工他们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为搅拌站和井架裹上了篷布、棉被保暖;对易于结冰的沙子、碎石等材料利用暖风机进行升温;在混凝土生产中,采用外加剂,保证混凝土灌注后防冻。总之,为了工程质量,他们可以说“机关算尽”,给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武装到牙齿”。 
     
         依靠严密的防范措施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取得了好成绩,工程合格率100%,优良品率达92%,工程最终获得了“太阳杯”。之后,他们建设的内蒙古不连沟矿井又一举拿获中国建筑工程质量“鲁班奖”,这是我国建筑工程的最高荣誉,也是对二处建设者的最高褒奖,为二处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改革开放以来,二处在全国十余个省、自治区和亚洲、非洲等国参与建设的项目,工程质量可谓是遍地开花,在安徽祁南矿,甘肃46行、海石湾、华砚矿,山东滨湖、锦丘、岱庄、彭庄矿,山西高河、葛铺、明珠、三交河矿,陕西崔木、招贤矿,河南新庄矿,内蒙古不连沟、葫芦素矿,宁夏红柳、麦垛山矿,以及摩洛哥王国杰拉达煤矿、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土耳其国卡拉硐矿等数十项工程中,创造“鲁班奖”1项,太阳杯6项、国家优质工程28项、省部级优质工程56项。1984年,二处就被国家煤炭部授予全国矿山建设行业优秀施工企业和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 
     
         50年来,二处硬是靠高标准,严要求,真抓实干创出了一项项工程质量的佳绩。目前,他们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庞大而严密;又建立了一套“一竿子插到底”的质量保证体系,层层包保,交互负责。 
     
         正是这种强烈的质量意识和说到做到的实干风格,使得二处的矿山建设工程质量长期保持有序可控状态。二处不愧是一支诚信、可靠而执著的矿山建设劲旅! 
     
        科技创新 企业发展首推力 
        ——二处矿山建设回眸之二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中煤五建二处50年的发展实践完全符合这一规律:要想在矿山建设这个“战场”上有所作为,企业就要发展壮大,而发展的首推力就是科技创新。 
     
         50年来,二处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开发工法成果39项,拥有有效专利29项,获得国家级工法16项,省部级工法23项,获得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17项,省部级QC成果12项,主持编制了11项行业规范,参与编制了10项行业标准。二处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QC小组。 
     
        二处现拥有先进技术装备400余台套,总资产8.8亿元,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607人,高级技术人员86人。 
     
        也许数字是枯燥的,但科技创新的作用和成果却是巨大、丰硕而多彩的! 
     
         (三)从“软岩硬功”到“千米功关” 
     
        甘肃金昌金川公司镍矿,这是二处承接的第一座非煤矿山工程,施工中的“抗软岩”之战,让二处的建设者彰显出“软岩硬功”。 
     
        1991年初,当二处百名将士在大西北擂响决战战鼓的时候,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大自然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由于地质构造,造成该矿井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水平地压是垂直地压的两倍,切断层多、岩石松软,极易发生冒顶事故。二处刚接仅开工6天,就曾发生一起冒顶事故,往里充填近100多立方木头才止住倾泄的岩石。专家们认为,这种软岩在矿山建设史上前所未有。二处领导带领骨干技术人员不分昼夜地研究应急施工方案,大胆提出“先让后抗、先柔后刚,地变我变,以硬治软”的施工方法,采用掘进一米、锚喷一米的光爆锚喷工艺和成巷十米多就折回头再加固的工序,通过改变传统的支护方式,进行压力释放,仅3个月就降服了松软岩石这只“老虎”,标志着矿山施工巷道软弱围岩施工技术又上了一个大台阶,成为巷道新奥法施工的典范。为此,金川公司专门在施工现场召开新奥法施工技术现场交流会,总结推广二处的施工经验。 
     
         敢于碰硬的二处将士们,随后在金川公司立井井筒立转平多水平同时施工上又进行了技术研究,对立转平系统进行改造和优化,利用现有提升系统进行提升矸石和下放物料,缩短了施工工期、减少了费用投入,实现了节能降耗和降低了施工成本。通过采取多项进度保障措施,提高了施工速度,通过采取加强多水平提升信号安全管控、配备视频监控系统、严格相关人员岗位职责等多项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了安全生产,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借鉴。 
    可以说,在征服松软岩石和多水平提升中,二处在全国矿建史上是首创,历史证明,二处“抗软岩”和多水平提升的对策是成功的、有效的,而且工程质量全面创优,安全生产无事故。当时,国内许多专家认为,二处在金川公司“抗软岩”和多水平提升中积累了宝贵经验,标志着征服井下软岩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在二处科技创新史上,值得圈点的,还有孔庄煤矿改扩建工程,该混合井井筒深1083米、净直径8.1米。是二处施工的第一个千米井筒,施工难度大,怎么办?二处决定:向技术创新要速度、要质量、要安全。 
     
         基于以上认识,2007年初,该井筒施工伊始,他们就成立了由处、项目部技术骨干组成的科技攻关组,针对施工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活动。 
     
        经过集思广益和反复试验,他们先后开发和推广应用6项新技术:提升系统配套技术,悬吊系统配套技术,防治水配套技术,通风、降温配套技术,井筒测量配套技术,以及掘进、装岩排矸、砌壁配套技术。 
     
        6项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实施,使该井筒施工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达到了令人观止的高度。他们的提升系统配套技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代表着千米井筒施工的新水平,成为深立井施工的典范,标志着我国深立井施工技术上的一次重大跨越。 
     
         (四)从“太阳杯”到“鲁班奖” 
     
         不连沟煤矿坐落在内蒙古准格尔旗大路镇境内,隶属中国华电集团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规模为1000万吨/年,是华电集团公司开发建设的第一对千万吨级矿井,也是我国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10年前,二处承接了该矿进、回风2个井筒及部分二期工程的施工任务。接到工程后,二处就立下“军令状”,誓把不连沟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优质工程。 
     
         进场之初,二处建设者就遇到了“拦路虎”:天寒地冻、风沙肆虐,且进场道路狭窄,路面冻冰长时间不能融化,给设备进场带来极大困难。 
     
        怎样除掉拦路虎,让设备顺利到场。他们集思广益,购买来工业盐洒在路面,提高路面冻冰的融化速度;在设备车的轮胎上安装防滑链;路窄的地方就用冻土铺垫。就这样,2个井筒的施工设备硬是用3天时间全部运到现场。紧接着,他们又用20天时间,完成了2个井架主体安装和3个绞车基础、4台压风机、23个稳车基础以及两个井筒的临时锁口和职工生活区建设等主题工程的施工,最终,实现了两井筒同时开挖。 
     
        该项工程中,他们自主研发的“封口盘井盖门电控装置”、“气动助力翻矸装置”、“浇注混凝土分灰器”等多项专利技术,相继攻克了封口盘自动打开、稳车稳定运行、混凝土浇筑等多项施工难题。其中,“稳车群变频调速集控系统”,“风动控制立井施工中线绞车”等技术成果受到了同行和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整个井筒施工中,他们采用“立井混合施工作业工法”施工,通过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手段的创新应用,使工程合格率始终保持100%。 
     
         巷道施工中,他们加大设备投入,引进综掘机、刮板输送机、皮带机等科技含量高、技术领先的大型机械设备,形成了两条综掘机械化作业线全天候不间断掘进,保证了生产进度,正规循环率达95﹪。曾创造出两条大巷月进1004米的施工佳绩,和连续7个月进尺超400米的成绩,且工程质量始终保持全优。针对遇到断层,全断面岩巷围岩易破碎,煤层又是裂隙发育、易片帮等地质情况,他们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并应用的软岩矿山大硐室施工关键技术,荣获了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玉不琢不成器。2012 年6月,两个井筒双双获得全国煤炭行业工程质量最高奖——“太阳杯”,并被中国华电集团评为样板工程。 
     
         2014年,喜讯又一次传来,二处参与的不连沟煤矿工程,又荣获了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2015年,又入选我国改革开放35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技术创新,已成为二处发展的首推力,他们渴望在未来的矿山建设中,让科技创新再上台阶、再显威力! 
     
     
         攻难克险 危难时刻显身手 
         ----二处矿山建设回眸之三 
      
         中煤五建二处在参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不畏艰难险阻,英勇善战,与复杂的地质灾害颃强搏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施工佳绩,名扬国内外。 
     
        二处的前身是煤炭部英岗岭工程处,1966年10月组建于红色革命基地江西,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我国的矿山建设中,他们攻难克险,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危难时刻显身手! 
     
        同样,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矿山建设中,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不仅一直在二处3100名员工中传承,而且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五)“华砚速度” 与“红柳治水” 
     
        2003年7月9日,在甘肃华砚煤矿施工工地现场,中煤五公司与华亭煤业集团公司召开快速施工现场会,祝贺二处3至6月份在矿井建设中连续4个月月进尺突破百米,时任平凉市长的武毅,称赞他们创造了矿山建设史上的奇迹!
    回首华砚煤矿开工动员大会,也是在二处华砚工地召开,二处的建设者作为多家施工单位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 
    这也许是一种巧合,开工与创造水平,全是二处“出尽风头”。但说到底,这还是命运之神垂青威武之师的结果。因为,二处敢打硬拚,创造了“华砚速度”。 
     
         该项工程包括深572米的二号主井井筒及相关硐室,计划工期为10个月,时间紧,任务艰巨。 
     
         重压之下必有勇夫。二处建设者,发扬一往无前的精神,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展开了气势磅礴的“华砚之战”! 
     
         当年1月12日,二处派出被誉为煤炭部甲级队的204队进驻,13日即投入到井筒锁口及井壁掘砌工作中。由于该井筒没有表土层,所以一开挖就要打眼放炮;压风系统没有形成,他们就从矿方接一路压风管,尽管只能带动两三部风钻,可他们采取“歇人不歇马”的战术;人工出矸效率太低,他们就用长绳悬吊抓岩机配合;绞车没有安装好,他们就用稳车慢钩提升。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二处建设者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中拼搏,却一个个汗流浃背。 
     
         浇灌混凝土时,新安装的搅拌机无人会操作,时任项目经理的龚维东就亲自操作,手把手地教职工操作技术,井口尚未封盘,他们就用活节溜子将混凝土输送到模板里。 
     
        人工抱钻坚持掘进50米井筒后,3月9日开始安装伞钻打眼,进行深孔爆破,井筒基本具备快速施工条件,他们召开了动员会,快速施工战役正式打响。 
     
         二处干部职工群情高涨,信心十足。施工中,他们强化干部跟班,精心组织施工,狠抓正规循环,使循环时间由原来的30个小时逐步缩短到20个小时。打眼班不断探索岩石规律,逐步总结出独特的施工方法;出矸班利用作业空间,尽快找线刷帮、清底,尽量给浇灌班节省时间,为打眼班创造条件;浇灌班在井下刷帮出矸时就接班,下放模板,抹平合茬,然后争分夺秒地稳模、找线、浇筑。 
     
         就这样,他们班班以大局为重,工作争先恐后。经过协作努力,到3月31日,终于实现月成井101.5米的目标。 
     
        紧接着,他们乘胜追击,发扬特别能战斗精神,4、5、6月份,又分别创造了112米、112米和116米的好成绩,这是二处在井筒施工中首创连续四个月超百米,也是全国少有的井筒施工记录。 
     
         “华砚速度”,开创了二处连续快速施工的先河!成为二处的一大亮点。之后,二处一路高歌猛进,先后在山西葛铺、金川公司46行、内蒙古不连沟、宁夏红柳等二十余座矿井施工中创造连续4个月超百米水平。2007年,二处承接的孔庄矿改扩建千米井筒创造了连续7个月超百米的施工佳绩。近20年的施工中,二处共创造百余个月超百米水平。 
     
        这是一串闪光的纪录,将永久镌刻在二处的发展史册上。 
     
        “红柳治水”则是另一种拚搏,那是一种“浴水奋战”! 
     
        2010年10月,二处的建设者,经历了我国矿山建设史上罕见的大涌水考验。 
     
         神华宁煤集团红柳煤矿一号回风立井井筒施工至330米的时候,井筒涌水量达到240m³至330m³,这是全国罕见的井筒涌水量,多家施工单位到场后都被大涌水量吓退了。 
     
         为了在宁东煤炭基地站稳脚跟,二处毅然接下了该井筒的后续工程。当二处的建设者到施工现场后,发现凶猛的涌水像久困深渊的蛟龙,从井壁裂隙不断涌出,时刻都有淹井的危险,干部职工个个胆战心惊,每个人的心里都泛起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么大的水能干下去吗? 
     
        二处领导一方面稳住职工的思想,去掉思想疑虑,另一方面组织专业技术骨干研究治水方案。方案形成、确保施工安全后,他们毅然的投入到施工中。 
     
         面对特大涌水,二处建设者泰山压顶不弯腰,干部职工团结降魔,每个人都英勇顽强,不屈不挠。他们冒着雷雨交加般的恶劣环境,白天黑夜连轴转,很多人在井下连续奋战20小时以上。 
     
         经过他们的艰苦努力,终于降住水魔,井筒于当年年底安全顺利落底,矿方称赞他们不愧是“钢铁般的队伍”。 
         二处的勇士们说:就是天大的“拦路虎”,我们也要打退它,决不能影响企业的施工信誉。 
     
         (六)“化雪水保生产”与“战严寒斗酷暑” 
     
        不畏艰险,勇攀高峰是二处建设者的真实写照。这个团队中那种攻难克险的精神,在科技攻关、质量攻关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得到极致的发挥。 
     
         2003年2月,他们在新疆戈壁滩“化雪水保生产”的故事,就刊登在了《当代矿工》杂志。 
     
         哈密黄山东铜镍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二处承接的该矿混合井工程也是逐鹿新疆矿建市场的第一个建设项目。该矿距离哈密市150公里,方圆百里渺无人烟,那里的冬夏温差高达八九十度,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一年365天中,至少有300天大风扬沙,天气喜怒无常,突兀起伏的沙丘一眼望不到边际,裸露的角闪岩与闪长岩被岁月研磨成光滑的碎片或坚硬而又棱角分明的颗粒。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几乎连生命力极强的骆驼刺都留不下,更谈不上什么花草树木了。 
     
         2001年4月开工伊始,二处建设者就遭到无水之“惑”,生产、生活用水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巨大难题。当时却大雪封山,本来就没有路径的戈壁滩,起初联系好的拉水车因找不到方向而无法进山。吃水告急,施工用水更免谈。 
     
         怎么办?压风机的循环水热的烫人,柴油发电机也丞待加水散热!停产?他们等不起,绝对不能停产!时间就是效益,他们开动脑筋,看到白花花的雪地,“喜出望外”地决定:把冰雪融化当作生产、生活用水。 
     
        不错,冰雪是固水,融化即可,且比凉水放入压风机循环水池降温效果更快、更好!说干就干,干部职工一起动手,用水泥袋不停地从小山谷的沟壑中装满冰雪送往水池。就这样,困难迎刃而解! 
     
        同样的办法,他们弄一些干净的雪团给食堂送去,用大锅加热融化,用来蒸馒头和职工洗漱使用。 
     
        后来有人说:在二处的勇士们面前,几乎没有什么“不可能”! 
     
        二处建设者靠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赢得了业主的信任,同时也赢得了市场。 
     
        2004年初,二处凭借过硬的施工队伍和良好的施工信誉,一举独揽了山西明珠煤矿主、副、风三条井筒的施工权。一座煤矿三条井筒,由一个工程处承建,这是行业少有的,创造了“国内领先”,开辟了二处历史先河。 
     
        施工中,矿方要求缩短工期,还必须生产出“合格产品”。时间紧、任务重,呈“泰山压顶”之势。没什么可想的,就一个字:拼!他们接到工程通知的第二天就派出施工人员进驻。腊月的山西,天寒地冻,手镐刨下去,地面就出现一个白点。然而,二处的勇士们没有被困难吓到倒。他们与严寒抗争,与自然斗勇,由于天气太冷,机械设备经常无法使用,他们就人工挖设备基础,用肩抗安装件,过年时,他们个个坚持在工地进行大临安装。凭借顽强的意志,仅两个月就完成了三条井筒的大临筹备。其中的艰辛、困惑、挫折,个中滋味,二处的将士们难以用言语表达。 
     
        当年5月,三条井筒同时正式开工。到了夏天,8、9月份的明珠工地,晚上凉爽宜人,可一到白天就骄阳似火,在井上作业的同志们,工作服从一上身就没有干过,有的同志汗水浸透的工作服在阳光长时间的晒照下,温度高达五、六十度,一个班下来,每个人身上的皮肤都“晒”的通红,到晚上就火辣辣的疼,难以入睡。那段时间,二处建设者靠顽强战天斗地,与自然环境抗衡,就是这样,三条井筒他们硬是实现了10个百米的好成绩。并在当年年底井筒全部安全顺利落底,当地政府领导和明珠矿业公司总经理到现场祝贺时,称赞他们不愧是一支“铁军”。 
     
         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工程队,如今的矿山建设劲旅,在这个团队面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本网通讯员:宋昭斌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