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恒通化工:以人才战略为笔,绘就发展新画卷
近年来,潞安恒通化工公司紧扣“育、练、用”三个关键维度,凭借系统化培训、实战化岗位练兵以及全链条体系保障,锻造出一支懂安全、精技能、善担当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安全生产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图1:该公司特邀潞安职业技术学院资深教师,为公司班组长开展安全生产持证培训;
多维培训赋能,筑牢人才成长之基
针对基层管理人才,公司组织生产一线93名班组长开展安全生产持证培训。采用“送教入企”模式,特邀潞安职业技术学院资深教师授课,培训内容既涵盖《安全生产法》(2021版)、危化行业管理规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法规知识,又包括班组现场管理、安全文化建设等实操内容。93名学员通过线上考核并获得《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书》,基层管理者的安全管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对于技能操作人才,双氧水厂以“铸匠心、提技能”为主题举办维修工技术比武,18名维修人员围绕“打磷泵轴衬压板制作”展开激烈角逐。此次比武不仅让佟廷彬等优秀选手脱颖而出,更在全厂营造出“比技能、强本领”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了维修团队的实战能力。
针对青年储备人才,公司近期组织86名进厂一年的新职工开展安全与业务能力考核。考试聚焦“安全应知应会”与“班组业务题库”,涵盖化工法规、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核心内容。这既是对新职工入职一年成长成效的检验,也是公司“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理念的生动实践。新职工入职以来,通过“理论+实践”三级培训、“干部上讲台”“师带徒”等多元方式,参与装置检修、应急演练等实战项目,实现了从“新手”到“能手”的快速转变。
图2:该公司对进厂一年的新职工利用电教室进行上机考试;
全链条体系构建,畅通人才发展之路
“人才不仅要引得进,更要育得好、用得活。”公司从硬件建设、制度保障、激励机制三方面发力,构建“选、育、用、留”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
硬件支撑上,公司斥资打造4个多媒体教室、1个84机位多功能电教室,以及电工、钳工、化学检验员等五大工种实操基地,为职工提供“理论学、现场练”的一站式学习平台。2021年,公司获批郯城县首家企业自主评价资质,形成“培训-评价- 激励-服务”一体化模式,让职工技能提升有路径、有认证。
制度保障方面,2024年公司修订《薪酬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建立生产、技术、管理三大职业发展通道,打破“单一晋升”壁垒。氯碱厂职工倪娜竞聘成为空分工段长,中控分析的赵田田竞聘成为公司纪委人员,计控中心职工张震震竞聘成为计控中心树脂厂仪表班副班长……他们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同时,公司联合郯城县总工会举办“恒通杯”职业技能大赛,覆盖多个工种,500余名职工同台竞技,激发了全员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激励机制上,公司推行差异化绩效考核,将安全、质量、创新等关键指标纳入KPI体系,重塑“工资靠挣”的价值导向。2024年调整月度绩效工资基数、优化社保与公积金缴费结构,并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让职工“付出有回报、成长有保障”。近三年,公司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升,众多职工取得职业技能证书。
![]() 图3:该公司生产管理部电气中心电气运行一、二工段人员在电气实操室听取电气运行一工段长讲述变频器的使用、操作和编程知识。
实战化练兵,激活人才内生之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公司坚持“以用促才”,让职工在生产一线、检修现场、应急场景中锤炼本领,实现“学以致用、以练促能”。
“师带徒”是公司人才培养的“传家宝”。公司为每位新入职青年职工配备资深导师,全方位指导并量化考核,对优秀师徒给予奖励。山西长治的闫鹏捷在导师王建忠指导下,从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究生快速成长为烯烃厂化验室的中控化验分析工。
岗位实操培训让技能提升“接地气”,工段长、班长们通过“案例剖析+即时点评”开展按需培训。在重大任务中历练人才也是重要举措,去年树脂、烯烃和今年双氧水装置检修期间,大批新职工在师傅指导下快速掌握核心技能。
该公司以人才为笔,绘就“人才兴、企业强”的画卷,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本网通讯员:石启平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