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标践标提认识 以知促行保安全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人’的转变。当标准化操作成为行为习惯,安全就不再是压在肩上的重担,而是握在手中的力量。”3月29日,在学习贯彻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会上,郑州煤电超化煤矿安全矿长的一席话直抵人心。
为进一步强化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作业现场标准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超化煤矿全面启动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立体式学习培训工程,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迅速掀起学标准用标准热潮。
线上线下融合,打造“24小时课堂”
3月29日至30日,超化煤矿组织安全生产各科室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各区队班组长及以上从业人员开展为期两天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专题集中培训。各区队利用班前会、职工会时间,对新标准总则、安全制度、安全培训、风险分级管控等进行学习。
在开展线下培训的基础上,注重运用新媒体平台,解决传统培训形式单一、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3月31日下午,安全生产各科室、区队组织收看全省标准化现场会视频直播,当班非入井人员达到百分之百收看率。
安全监察部门对标准化具体内容进行分解,每天通过微信工作群进行推送,方便施工随时随处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标准化对煤矿安全管理有哪些促进作用?”各区队也纷纷利用内部工作群,每天抛出问题,形成互动学习圈,让职工在交流思考中,提升对安全标准化的理解与认识。
分层分类施教,实现“靶向提升”
针对不同岗位需求,推出“定制化学习包”: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集中学习新标准总则、安全基础管理、重大灾害防治。4月中上旬,根据通风、地质防治水、采煤、掘进、机电、运输六大专业,按岗位类别设置专项课程,精准划定参训人员,由系统领导授课,真正实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各区队结合职工队伍现状,为职工量身定制学习计划:管理人员重点学习风险预控与系统管理;技术人员优化施工工艺、规范措施流程;一线职工强化岗位流程与应急技能。同时,针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职工,开展“一对一”学习帮扶,确保新标准根植于每一名职工心中。
“在最近的学习中,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小石总能给我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巷修队50多岁的杨师傅指着自己的“学习导师”石新飞,乐呵呵地说。通过分层分类施教,精准匹配不同岗位、不同层级人员的培训需求,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靶向培训体系。
培训搬到现场,激活“场景记忆”
“切断电源,执行‘停电、验电、放电、挂锁’程序,悬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基础部件的检查包括......”4月9日下午,超化煤矿副井绞车房内,机电一队副队长钱发展对照标准,为本队机电维修工逐项讲解设备维修标准流程和安全操作规范,这是该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沉浸式培训的生动场景。
为提升培训效果,超化煤矿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把培训搬到区队班组、搬到井下现场,让安全生产标准化“看得见”“摸得着”。
4月11日,416队职工在22102上付巷施工时,党支部书记梁明现场突然问道:“巷道掘进时,管线吊挂有哪些要求?”当班职工先是一愣,随即意识到这是检验他们学标准用标准的实际成效呢!
如今,井下工作面、掘进头、机电硐室、运输大巷等各地点都成了教学的主阵地。“巷道高宽平直净”、机械设备完好、保护齐全可靠、材料码放整齐,这些朴素标准化达标的专业术语,成了井下职工的口头禅。同时也标志着超化煤矿标准化建设从“阶段性培训”向“常态化管理”的延伸。
学标践标提认识,以知促行保安全。多维度、全覆盖的立体式培训,不仅让安全生产标准“活”起来,更推动职工从“被动执行”向“主动守护”转变,为保障矿井生产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本网通讯员:刘春灵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