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煤集团寺河矿:着力打造人才、效益 “输出源”
在晋煤集团寺河矿西井工业场地的一角,金色的“机电培训基地”挂牌被高高地挂在墙上,十分耀眼。经过4年的发展,这里早已从一个纯粹的教学机构演变成如今培训、检修、创效一站式平台,成为寺河矿人才、效益的“输出源”。
卫兵海,机电管理部党支部书记、机电培训基地主任、机电培训基地导师,拿一份工资,干着两份工作,演绎三种角色,“尽可能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是他的座右铭。“基地场地最初只是在一个简易的车间里,装了一些简单的开关和风机后,便开始了教学。”走在如今空间大、设施齐全的场地里,卫兵海不禁回想起培训基地刚成立之初的场景。
“刚开始检修,我们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手工操作上,干活也只有队组淘汰下来的几台电焊机、切割机、台钻。剩下的就是大锤、扳手这些普通工具,我们就是靠这些宝贝艰难起家。”身为机电培训基地副主任也是导师的张栓柱说道,作为陪伴基地一起成长的“老人”,他对基地、对学员的成长倾付了全部精力。
2013年,为应对煤炭市场效益的持续下滑,寺河矿掀起了“增收节支”热潮,卫兵海作为机电实训基地负责人,首次向领导提出培训检修一体化的建议,当年9月,实训基地打响了增收节支的第一枪。
剪板机、钻床、车床等现代化设备先后入驻基地,让卫兵海的检修团队如虎添翼。有了优良的设备,不仅可以维修电气设备,还可以维修大型机械装备,增收节支的空间大大增加。据了解,2015年培训基地共维修了58个大采高支架,仅此一项,就节约修理费用400多万元,也正因为如此,学员的技能更是在大量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我们现在在这里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设备,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真正地上手进行实操,而不是单纯地停在理论和基础操作上,每修理好一样设备,心里特别高兴,又为矿上省钱,还提升了技能。”最新一期学员张帅这样说道,身为90后的他,把基地当做进步的阶梯,也当做了人生目标的新起点,“如果钻研进去,其实机电很有趣,我也要多努力,以后当个技能精英,就像张主任、卫书记他们一样。”
到目前为止,机电培训基地共接受了18期学员,近300人,其中,涌现出了崔中平、申晋伟、李东东等一大批技能人才,纷纷成为矿井各系统、各战线的机电顶梁柱,为矿井发展贡献力量。四年的蜕变,从2013年创造45万余元利润到2016年实现1547万元利润,寺河矿机电培训基地早已褪去了单一功能机构的角色,成为不断输出人才、效益的能量源。
本网通讯员:常 宇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