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者”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逆行者”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张雨清
江苏大学 江苏镇江 212013
摘要:“逆行者”精神是最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抗“疫”事迹是最生动的教材。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宣传和学习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的英勇事迹,将“逆行者”精神有效地融入思政课中,使其成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素材和鲜活案例,将伟大的抗“疫”精神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中,让思政课“活”起来,发挥铸魂育人实效性。
关键词:“逆行者”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批英勇无畏、向险而行的“逆行者”,他们奋不顾身前往抗疫一线,用血肉之躯铸就了防疫长城,守护住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逆行者”是人民的英雄,是守卫家园的重要力量。“逆行者”精神也不仅仅是个人品质的彰显,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代名词,对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逆行者”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
加强抗“疫”期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客观需要,更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此次疫情的发生,不仅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创新的机遇。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大学生的思想工作,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其责任意识的必然要求。
(二)“逆行者”精神继承发展的时代要求
“逆行者”精神是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涌现出来的正面力量,其中蕴藏着无数舍生忘死、奋不顾身的感人事迹。“逆行者”精神,传递了正面能量,诠释了爱国主义。继承和发展“逆行者”精神,就是在发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时代使命,特别是在当前网络媒体盛行、社会思潮纷杂的大环境背景下,更要将正确价值观深植于心,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坚力量。
二、“逆行者”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四个自信”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个人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必要课程。尤其是在重大事件面前,更要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成为自觉行动。“逆行者”们舍生忘死、英勇就义,既是个人大无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彰显。“逆行者”们的感人事迹,是爱国主义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教材,为引导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重要契机。
(二)加强大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提升身心素质
“逆行者”精神,蕴含着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崇高理念。无数个“白衣天使”不惜辛苦、废寝忘食地奔波在前线,正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生命至上是每个人都应当遵守的第一理念。将生命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生命意识,追求健康的生活状态,有利于提升身心素养,促进对个体生命和群众生命的感悟。
(三)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担当意识
在“逆行者”中,不论是医护人员、民警官兵还是志愿者,都毫不犹豫地冲了出来,破釜沉舟、义无反顾,主动扛起了疫情防控的大任。这种志愿精神和奉献意识,本质上是一种责任担当。在社会中服务他人、担当责任,形成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不仅为他人和社会带来贡献,也彰显了个人价值,实现生命意义。因此,要以“逆行者”精神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增强其责任担当,培养其自觉服务、自觉践行的良好道德品质,逐步成为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逆行者”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
(一)讲好战“疫”故事
“逆行者”精神的背后,是一个个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故事,彰显了英勇风貌。讲好战“疫”故事,将身边的鲜活事迹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深化大学生的认知与认同。一方面,要在高校教材中编写相关内容,将“逆行者”精神与故事融入教材,充分发挥疫情防控的教育意义,用好鲜活素材,形成教材体系。另一方面,将“逆行者”精神与故事融入高校课程,包括思政课程、专业课程等,充分挖掘疫情“活”素材,将战“疫”故事蕴含、深植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向大学生讲好英雄事迹,展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二)发挥网络优势
疫情发生后,学校的正常教学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各高校纷纷转为线上教学,推出网络课程和直播课堂等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要注意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和网络资源的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先进事迹,弘扬“逆行者”精神。例如,在校园网战、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中推出疫情防控专栏,发布疫情最新消息和“逆行者”事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充分展现疫情中的英勇事迹,让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中学习榜样精神,领略大国风范。
(三)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应根据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做好相关部署,将“逆行者”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适时开展线上教育活动,通过“信仰公开课”、“线上思政大课”等方式,让学生及时学习疫情最新知识,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待疫情平稳,恢复线下教学时,可以邀请专家宣讲团、一线工作者进入高校,通过访谈、座谈会讲座等形式,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深化对“逆行者”精神的认知。同时,积极组织校园实践,开展疫情防控专项社会实践,引领学生自觉担当,让“逆行者”精神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实践中认识、感悟和践行“逆行者”精神。
参考文献:
[1]李鹍鹏.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1):67-72.
[2]苑素梅,亓萌雪.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路径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4):107-114+124.
[3]徐艳玲.“抗疫精神”的生成逻辑、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J].人民论坛,2020(Z2):44-47.
作者简介:
张雨清,女,生于1999年11月,汉族,江苏常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第19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9C440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