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山北矿以精细管理赋能降本增效新征程
|
“过紧日子并非短期风潮,而是需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细节。”在川南煤业鲁班山北矿,从井下作业现场到地面检修车间,再到各部门与基层队办公室,“精打细算、主动节约”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行动自觉。今年以来,该矿紧扣降本增效核心目标,以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为抓手,聚焦“物资利用与人员行为”两大关键领域,通过“修旧利废、人人节俭”自主管理模式,深挖内部潜力,实施精细化管理,走出了一条降本节支、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精准维修:从“整体更换”到“靶向修复”的设备管理革新
过去个别班组“设备故障即换新”的粗放习惯,导致大量可用旧件闲置,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针对这一问题,该矿创立“三级诊断+精准替换”机制:
前端诊断标准化:要求维修人员对故障设备实施“全系统拆检+核心功能测试”,运用“望、闻、测”三步法精准定位故障点。小到接触器触点磨损度、继电器线圈阻值,大到变频器模块运行参数、电机轴承游隙,均建立“故障部位-损坏程度-可修复性”三维评估档案,为后续维修提供精准依据。
中端维修精细化:针对可修复部件,采用“原厂件补配+修复件复用”的组合策略。对接触器触点进行抛光打磨并镀银处理,提升导电性能;对电机轴承进行清洗检测后加注专用油脂,确保运转平稳;对变频器模块进行程序重置与元件替换,恢复其正常功能。通过一系列精细操作,确保修复后性能不低于新品的85%。
后端复用最大化:推行“同型设备零件池”管理模式,将多台同型号故障设备的可用零件分类入库,按照“需求优先级+零件匹配度”进行动态调配。通过“拼装重组”方式,让老旧设备重焕生机,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今年以来,该矿累计修复各类电气设备379台次、机械部件291件。其中,通过“零件补配”精准修复占比达72%,通过“组合复用”“拼装”246台,减少新设备采购支出累计超30万元。设备综合复用率同比提升15%,设备平均使用寿命延长2-3年,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
循环复用:从“闲置浪费”到“物尽其用”的全要素价值挖掘
该矿将精细化管理延伸至物资管理全链条,在井下设立“工作面定点回收站”、在地面设置“分类周转区”,对废旧物资实施“分级分拣-价值评估-再利用方案制定”闭环管理:
井下源头减量:要求采掘队伍在作业过程中同步完成锚杆托盘、金属网片等可复用材料的整理回收。对轻微变形的U型钢棚梁进行校直加固后二次支护,对尚可使用的钻头、截齿进行集中研磨复锐,从源头减少废旧物资产生。
地面深度加工:机修车间对回收的废旧钢材进行切割整形,制作成电缆钩、工具架等辅助器具;对报废皮带切割加工成清扫器胶板、挡煤皮;对废弃电缆剥取铜芯用于小型电器维修;对弃用支护网块按可用面积于水沟水泥盖板,实现废旧物资的深度再利用。
智能匹配利用:依托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更新可复用物资库存清单。维修需求优先从“循环区”匹配,提高物资利用效率。今年以来,累计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类工器具90余件,消耗报废物资价值超40万元,实现了“废材不废、旧物新生”。
全员参与:从“制度约束”到“文化自觉”的降本生态构建
该矿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至办公、后勤等“非生产”领域,通过“微节约”汇聚“大效能”:
行为习惯养成:推行“人离灯熄、人走电断、双面打印、电子流转、耗材限额”的办公节能五步法。午休期间公共区域照明自动关闭率达100%,打印文件提前核对错误率下降90%,单张纸平均使用次数从1.2次提升至2.5次,有效减低了办公能耗和物资消耗。
考核激励驱动:将降本指标分解至部门、队伍、班组、岗位四级,设立“节能降耗班组”“修旧利废标兵”奖励。对提出创新性复用方案的职工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激发职工主动参与降本增效热情,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文化浸润赋能:通过会议表扬、班前会案例分享、宣传栏典型报道等形式,培育“节约就是创效、修旧就是增收”的价值认同,使“人人算细账、处处讲效益”成为矿区新风尚,让节约文化深入人心。
目前,该矿通过细化成本核算单元、强化过程管控与效果评估,推动降本增效从“阶段性任务”向“常态化机制”转变。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矿综合材料成本同比下降18%,办公费用支出减少35%。同时,带动干部职工形成了“人人都是经营者、处处都是效益源”的管理共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过紧日子”的清醒认知和务实行动,鲁班山北矿正以精细化管理的“精度”提升降本增效的“效度”,让每一颗螺丝钉、每一度电、每一张纸都释放最大价值。下一步,该矿将持续深化“修旧利废-循环复用-全员创效”管理链条,在更深层次推动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更广领域挖掘人员行为价值,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节流”动能,书写“节尽所能”逆流而上的矿山新篇章。
本网通讯员:吴 积
(编辑:韩语) |

陕北矿业韩家湾煤炭公
陕北矿业韩家湾煤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