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线精神 追忆火红记忆 珙县老科协工作者协会走进三线企业
5月13日,宜宾市珙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十五名会员,到珙县三线企业重点单位一一白皎煤矿,探寻老三线煤矿遗址,传承红色精神。
在三线企业白皎煤矿参观、调研中,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会员罗江珙老师向会员们介绍了珙县三线建设的背景意义和发展历程及对珙县发展的显著贡献。
1965年初,为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芙蓉矿区建设指挥部在珙县巡场镇成立。煤炭工业部急调部属企业55处、54处、40处、58工程处等队伍,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建设者云集芙蓉山下,至此,珙县三线建设拉开序幕。1966年4月,共和国元帅彭德怀亲临矿区,先后到白皎、芙蓉、杉矿的井下和地面进行了实地考察,为芙蓉矿区建设提出意见。
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奋斗,矿区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文革”带来的影响,最终于1970年圆满完成了白皎矿井建设任务。
1970年7月1日白皎煤矿在“文革”中矿井简易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75万吨/年,是芙蓉矿区第一座矿井。白皎煤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现保有储量11324万吨,可开采80年。属无烟煤,主供川内电煤和民用煤。
白皎煤矿灾害严重,瓦斯、发火尤为严重,被列为全国重灾矿井之列,且排在第5位。
从建矿初期到矿井关闭,白皎从原始放炮落煤到机采、综采,从掏扒、铲斗机、扒斗机,实现了采煤、掘进机械化。
建矿47年来,白皎煤矿共生产煤炭2600余万吨,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175名矿工兄弟献出了宝贵生命。企业先后获得“全国能源工业先进矿”、“全国依法生产先进矿”等几十项殊荣。
2018年12月,白皎煤矿因“去产能”政策正式关闭矿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在参观、调研、座谈中,会员们触景生情,既感受到了那热火朝天的三线建设,又进一步提振了会员们为建设珙县发展的信心。协会会长刘中华感慨地说,通过今天对矿山遗址的参观、调研活动,很有特色,承载了矿山记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地方政府和川煤应主动协作,加强遗址保护利用。协会党支部书记熊宗连在座谈会上说,建设、利用和保护好矿山三线建设遗址,就是让我们不忘初心,通过在矿山上走走、看看,起到宣传三线精神、激励后人的目的。会员李刚用亲身经历,回忆了白皎煤矿在三线建设中与附近村社的友情和建矿47年的发展变化。会员韦国、孙东升说,要依托现有的资源,可以复原当年的工人俱乐部、职工宿舍楼、餐厅、工矿商店、邮电所、银行等环境布局,营造浓厚的三线年代氛围,对于宣传三线精神有极大的文化价值。
通过这次在三线企业白皎煤矿的参观、调研,会员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珙县三线企业工业遗产保护的利用现状,提高了大家对保护工业遗址的认知,丰富了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网通讯员:李帮学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