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出新硕果 创出新效益
“利用井下回收的旧锚杆、报废U型钢,通过分拣、调直、切割,加工铁椽子12475根,价值5万元;自制加工钻机导航管63根,价值2.3万元;修复卡瓦32个,价值4.4万元;通过长改短,修复高压胶管2100米,价值6.3万元......”谈起近段时间以来的创新创效成果,郑煤集团超化矿修节创办公室主任王洪江如数家珍。今年以来,该矿围绕集团公司“巩固提升年”工作举措,着力加强降本增效,专门成立修节创办公室,定措施,抓落实,节约理念深入人心,创新成果应运而生。
别人有的,我们也会有
为深入推进“三化一工程”建设,在外出学习交流过程中,一种新型设备吸引了超化人的眼球,那便是煤水分离器。此设备能快速将煤水分离出来,且自带防喷孔装置,和钻机连到一块儿,能有效防止瓦斯异常涌出。
相比这先进的煤水分离设备,超化矿所使用的卸煤池显得有些落伍。但买一台这样的设备需要20万,这在矿井经营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奢侈。这时,防突系统负责人斩钉截铁地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别人有的,我们也会有。”于是,对钻机、液压系统、机械设备熟悉的业务骨干开始了技术攻关,他们把脑海里生成的设备图形跃然纸上,根据矿井巷道的断面参数为依据,几经易稿、反复推敲,不断调试,终于,第一台超化牌煤水分离器于9月份成功问世。“超化矿潜力无限。”这一成果得到了上级安监部门的高度评价。
抽采队钻手王胜豪使用此项设备后喜不自胜:“1米煤段要卸2吨煤,以前用卸煤池,需要人工把水排出来,再把煤控干,费时费力,如今,有了这玩意儿,效率至少提高30%以上,打钻效率高了,工资也挣得多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超化矿自制的煤水分离器已由螺旋式升级为离心式,解决了之前煤水量大时容易堵塞的弊端,真正实现了三化一工程的计量设计精准化。
挑战不可能
11月3日晚7:00,超化矿修节创工作室,灯火通明,气氛热烈。综采队翁先民、运输队李鹏永、机修队陈学亮等几名有着多年电修经验的技术团队,正在加班挑战一项技术难题——修复综采组合开关使用的模块。
每个模块里仅线路就七八十对,结构异常复杂,损坏后只有返厂维修或更换。该模块的市场价为15万元,外修一台需3.5万元。近年来,由于资金受限,造成了十几块待修模块积压,为节约费用,超化矿决定自己尝试修复。
出于技术保密,模块里的集成块型号被模糊,且厂家不愿提供原理图纸,这给修复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自己维修,简直不可能。”面对厂家泼出的冷水,超化人不退缩、不气馁:“我们就是要挑战不可能!”
于是,他们加班加点,对模块里所有线路的功能逐一进行熟悉了解,再对换向机构、接触器、保护器、漏电检查板、控制机构等进行挨个儿排查,遇到未知的问题,上网查询、切磋研究、边学边试,功夫不负有心人,连续奋战五天后,这支技术团队成功修复的第一台模块重新“上岗”。这是超化矿机电维修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超化人在创新路上不断挑战自我的完美体现。正如矿党委书记王治峰所说,“修节创工作室,要修出新水平、节出新硕果、创出新成效”。
废料堆里淘“宝贝”
“红伟,你今天留在平地加工两个开关架。” 运输队电工冯红伟接到工作任务后没有去仓库领料,而是直接向废料库走了过去,这儿扒扒,那儿捡捡,然后抱着一些废旧钢板、角铁、方钢走进了加工坊,这便是他今天加工开关架所用的材料。
废料堆里“淘宝”是超化矿机械维修工养成的一种习惯。他们在接到修复任务后,首先想到的是去废料库,寻找有利用价值的零部件,让物资最大限度得到二次利用。
运输队矿车修理组组长黄东良是废料库的常客,他经常利用工作间隙去挑拣一些井下报废的焊网、铁板、螺丝,“这可都是我们在修复矿车时经常用到的宝贝”那些别人眼里的废料俨然成了他的挚爱。
“每回收一个卡缆后板奖励5元,一个锚索托盘奖励3元,一根道夹板奖励5元。”为调动职工参与回收复用的积极性,该矿各区队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政策,让职工养成了时时节约,处处节约的良好习惯。
把企业当家一样来经营,是超化矿每一名职工始终遵循的宗旨。由于供应站不能够提供小型配件,之前一些损坏的电气类配件都作为废料处理。如今,将损坏的“开关保护”、“插件”等电气部件拆开后,通过网上购买零部件维修,使原来扔进 “废料库”的配件得以重新利用,实现了通过“小投入”,得到“大实惠”。
“降本增效,超化一直在行动。我们要持之以恒,让成本理念深入人心,让节约习惯贯穿工作始终,激发职工智慧,深挖职工潜能,全力以赴打赢扭亏增盈攻坚战!”经营分析会上,矿长苏东林的话掷地有声。
本网通讯员:邢鹏程 刘春灵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