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高原的“尖刀班”
12月25日,在零下20摄氏度的柴达木盆地,青海油田地面集输工程公司油田地面集输分公司集输一班员工们正在忙碌地检查各系统阀门,为干柴沟试采二期地面配套工程投产做准备。
集输一班是油田地面集输分公司的“尖刀班”,承担着油田油气产能建设地面配套工程建设任务。集输一班突出技术攻关创效、安全施工增效、人才培养提效,圆满完成各项施工任务。截至目前,集输一班今年已创造工业产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
技术攻关 实现提质增效
集输一班的施工地点大多在人迹罕至的开发新区,敷设原油运输管线、开挖管沟、建设集输场站。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施工环境,给工程建设带来诸多不便。
班长刘生义说:“我们不仅要精益求精,提升施工质量,还要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拿出‘绣花功夫’提升施工效益。”对此,集输一班牢固树立“用解决问题来创造价值”的理念,以日常施工中遇到的难题为突破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展了多项技术革新、小改小革,不仅解决了施工难题,而且提升了施工效益。
干柴沟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柴西南地区英雄岭,平均海拔4000米,工区内管线落差达300多米,一道道危崖如刀削斧劈。装管车无法就近将管线卸到管沟旁,制约了施工进度。
针对施工难题,袁伟、张斌镇等人连夜开展技术改造,自制了简易的卸管车,顺利地将一根根管线倒运至管沟旁,这一项创新技术节约了土方开挖费用近70万元,施工周期缩短了近10天。
不仅如此,焊工首席技师、副班长张继龙积极创新,优化高合金碳钢管件焊接工艺,提升了焊接一次合格率,工效提高30%。在油泥砂热洗站建设项目中,集输一班开展循环利用,储罐、振动筛等设备经过工艺改造后重新上岗。
精细管理 撑起“安全伞”
今年6月,干柴沟地区突降暴雨,正在施工的人员面临重大安全风险。集输一班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采取自救行动,施工人员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消除了恶劣天气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建设平安班组,安全施工成为集输一班每一个人的自觉追求。工程开工前,集输一班组织班员举一反三学习近几年安全环保事故案例,将安全事故事件当作第一资源,吸取教训、警钟长鸣。每日施工前,班组长坚持安全喊话,逐项识别施工风险,制定应对措施。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低、老、坏”隐患查找和反违章专项治理等各项安全生产活动,每天将施工现场发现并整改的隐患发布到群内,互相提醒、互相警示风险、互相学习好的整改经验,共同撑起“安全伞”。
集输一班承建的青海油田采油三厂北部扩边工程,施工地点南北山路崎岖,管沟开挖、道路交通、管线铺设焊接的风险大。集输一班提前查看现场,对查找出的施工风险制定防范措施,同时借鉴国内同行业、同类施工安全经验指导施工作业,实现了工程施工安全高效推进。
摔打锤炼 激发人才活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刘生义看来,要多方面摔打锤炼,让班里的每一个员工都能成为身怀绝技、一专多能的行家里手。
集输一班突出班员技能培训,着力打造老中青梯队,建设层次分明、技艺精湛、作风硬朗、团结拼搏的团队。
首席技师、副班长张继龙和青年员工权朝录签订“师带徒”协议后,张继龙抓住师徒俩在一个机组工作的机会,手把手传授焊工技术。经过张继龙倾囊相授指点后,权朝录今年已经顺利地升为焊工高级工。
集输一班的焊工周敬爱钻研焊接技术,通过在项目现场施工中不断磨练,技能水平提升很快。他今年还参加了青海省职业技能大赛,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学本领、强技能。
无论是技术精湛的老员工,还是初出茅庐的新员工,刘生义都会严格要求大家按照岗位操作流程和规范进行施工作业。关键环节的施工,还要旁站监督,保质量保安全。
在尖北区块、干柴沟区块产能建设地面配套工程中,集输一班管线焊接一次合格率达到98%。
(编辑:韩语) |
-
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防汛工作会议精神,提高防汛应急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