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守护装置 深耕铸就标杆
在潞安恒通化工公司烯烃厂,提起设备科副科长徐广平,同事们总会竖起大拇指:“有他在,设备运行就多了一道保险。”从1998年踏进厂门的青涩技术员,到如今设备管理的“大行家”,他用26年光阴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共产党员的担当。
扎根一线:在实践里磨出真功夫
1998年10月,徐广平从西南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毅然选择恒通化工公司。从化肥厂压缩维修班到设备科,他像海绵吸水般积累着经验:拆解压缩机时记下的零件参数,深夜画管道配管图时留下的草稿,这些细节都成了他成长的注脚。2013年,公司MTO项目启动,徐广平主动请缨挑起设备管理大梁。那段时间,他白天蹲在施工现场核对图纸,晚上抱着专业书籍啃技术难点,连吃饭时都在和施工方讨论方案。正是这种较真劲儿,让他在设备安装阶段就发现了多项问题,提前调整管道走向、优化机组布局,为项目一次开车成功立下汗马功劳。 为了摸透MTO工艺的“脾气”,2014年他赴南京诚志公司跟班学习。一周时间里,他跟着操作工巡检,拿着笔记本追着老师傅问,连下班路上都在琢磨设备参数。回来后,他结合公司实际,和惠生工程的技术人员开了多次专题会,硬是把安装方案改了多次,避免了不少“返工活”。
守护核心:把机组当孩子一样疼
“关键机组就是装置的心脏,容不得半点马虎。”担任设备科副科长后,徐广平给科室立了条规矩:每天上午,他带着设备管理人员逐台查设备;每周例会,必须通报润滑油分析报告;每月底,要复盘所有异常数据。2024年10月的一天,MTO反再单元C2001主风机因增速箱振动值超标联锁停车。正在值班的徐广平抓起工装就往现场跑。他指挥维保人员手动盘车,并调取机组发生联锁停车的测点运行曲线。经过综合分析,他判定机组机械部分无故障,并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专业支持。在他的专业指导下,C2001主风机在不影响装置大幅减量的情况下及时开启,并稳定运行至今,该联锁测点振动值再未出现超标现象。
破解难题:创新里藏着真本事
烯烃厂的5台空压机曾是块“硬骨头”——油系统跑冒滴漏严重、机组频繁检修、连续运行周期短、现场环境卫生差等问题,不仅增加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维修费用,也影响了装置的整体运行效率。徐广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领维修人员深入分析机组跑冒滴漏源,更换密封垫材质,严格按照《检修规程》要求标准化紧固,确保密封面受力均匀、力矩值合适。同时,加强空压机“三滤”及润滑油管理,定期更换,并严格维修人员的日常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检修后,他要求做到人走场净,保持现场整洁。通过优化维护流程、提高维护质量等措施,他成功保证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全年仅空压机组维修费用就节约了15万余元。如今,空压机现场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机房焕然一新,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各厂设备科及工艺班组的纷纷参观学习。高危泵的安全运行更让他操心。他牵头给30台高危泵装上“电子哨兵”——在线振动监测系统,数据直接传到手机和电脑。去年夏天,P7001A泵的振动值突然升高,系统自动推送预警,他立即组织倒泵,从发现异常到更换轴承仅用4小时。更妙的是C2001压缩机排烟系统的改造:他通过泵友圈找到同行案例,又拉着维修班做了三次模拟实验,最终用破油烟网加翅片管冷却的方案,既解决了油滴外溢,又让排烟风机滤芯寿命延长了一倍。
带出队伍:把经验变成全厂的财富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徐广平深谙这个道理。空压机治理成功后,他将空压机管理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厂以机泵为主抓手的设备管理上,加强润滑冷却的高标准化管理。在日常检修和装置系统大修中,他强化每一个备件的领用管控,严格审核备件的使用情况,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同时,他还积极做好修旧利废工作,将一些废旧的备件进行修复和再利用,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全年维修费用消耗比公司下达的指标节约了420余万元,为公司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从技术员到副科长,从“设备新兵”到“管理专家”,徐广平保持着那股子钻劲。他说:“设备不会说话,但你用心对待它,它就会用稳定运行来回报你。”这份匠心,这份担当,正像他守护的机组一样,永远保持着最稳定的“运行状态”。 本网通讯员:石启平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