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UP!山东能源兴隆庄煤矿青工微课堂解锁青春“新赛道”
“35kV变电所升级改造后,新开关柜分为I段、Ⅱ段和0段母线布置。正常情况下I段、0段母线合联络运行,由1#主变带负荷;当Ⅱ段母线和I段、0段母线分列运行时,由2#主变带负荷,而0#主变作为备用变压器使用……”
深夜的山东能源兖矿能源兴隆庄煤矿35kV变电所内依然灯火通明,一场围绕“变电所升级改造”的青工微课堂正如火如荼地展开。43岁的齐鲁首席技师张厚旺作为主讲人,正在为机电工区青年职工加练实操环节。
作为大国工匠郭金陵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种子选手,张厚旺去年刚刚获得了第24届全国煤炭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示范赛的铜奖。他精通多种PLC、触摸屏调试安装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判断处理S7-300电控系统故障,为矿井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此次微课堂,张厚旺将理论知识与井下实战紧密结合,结合高压开关柜的柜体结构、安装工艺以及二次图纸设计要点等方面,手把手示范接线规范与调试技巧。他表示,“读懂图纸是基础,精准安装是关键,控制逻辑是核心。设备升级不仅是‘换新’,更要‘知新’。以微课堂的方式能让青年职工更快地上手,避免纸上谈兵。”
在交流环节,青年职工们围坐一堂,畅谈设备改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头脑风暴。他们有人提出用数字模拟提前规划安装步骤,减少现场返工;有人就如何优化设备操作流程,分享心得体会;还有人结合图纸讨论如何快速排查常见故障。大家凑在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既传承了老一辈技术骨干“看、听、摸”的诊断绝活,又融合了智能化时代的算法思维,这种蓬勃向上的青春创新活力,正是矿井智能化转型升级中最具生命力的注脚。
“微课堂不是‘速成班’,而是让青春在百米地层下扎根生长的‘育苗舱’。我们为青年职工搭台建梯、因材施教,把课堂成果转化为安全生产的实绩。矿井转型升级的新命题,注定要由他们自己来书写。”该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蔡好国表示。
从“自选式拜师”到“3+3青年陪练模式”,从“工匠大讲堂”到“青工微课堂”,从“头雁效应”到“群雁齐飞”……这座拥有三名“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比例达64.9%的矿井背后,蕴藏着让青年职工从“技能小白”变身“行业大V”的硬核秘籍。他们以“技术革新现场即人才培养课堂”的理念,重塑着新时代煤矿青年人才培养范式,将劳模工匠精神融入技术传承,全力打造“人才辐射效应”品牌,让青年职工在矿井智能化建设的浪潮中挑大梁、当主角,为高质量发展蓄满青春能量!
本网通讯员:岳蒙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