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云煤矿让科技创新为矿井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近年来,霄云煤矿在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精采细收、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精打细算“四精”工作原则,围绕“优化布局、衔接有序、升级装备、稳产高效”为生产要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突破了一些制约生产发展的技术瓶颈,依靠一批技术革新降低了成本,使科技创新成为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法宝’。”矿主要负责人这样说。 建章立制“凝”氛围 企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健全机制、搭建创新平台是基础。霄云煤矿立足源头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创新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霄云煤矿科技创新管理制度》《2024年科技创新计划》《科技攻关工作计划的实施意见》《霄云煤矿研发费用归集管理规定》等制度,源头管控,完善了原创保障机制、创新成果量化考核机制、创新成果评选奖励机制,为全员创新和科技攻关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 2024年矿始终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效益的工作理念,立足矿井安全高效发展的工作目标,持续加大科技项目研发和技术研究投入,形成了以“揭榜悬赏”“金点子”“课题攻关”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以管理、技术、技能“三支队伍”为基础,以技师工作站、青年创新创效团队为先锋“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创效工作体系。制定科技工作创新工作计划,挂出“作战图”,排好“时间表”,细化分解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开展科技创新评比、“金点子”考核评比工作,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加强与重点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营造全员创新创效创业的浓厚氛围。2024年霄云煤矿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获得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成果15项,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取得授权的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著1项;《煤矿用气动单轨吊车安装、操作规范》《煤矿用气动单轨吊车检修规范》2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并实施;2024年实现研发支出税收减免65.88万元,同比增长56.86%,5项成果经省工业信息化厅科技计划立项,为2025年研发支出税收减免奠定坚实基础。 建“平台”育“精英”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人才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矿高度重视人才建设,把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为科技创新人才搭建平台、畅通通道。他们全面开展组织机构改革,首次实施任职资格体系建设,为技能人才提供多个晋升通道。霄云煤矿把培养一专多能的智能型人才作为企业稳步向前发展的助推剂,建立健全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营造出一种勤学苦练学技能、立足岗位做贡献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充分利用线上培训,线下实操等方式,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实现了由“知”到“行”的跨越,使员工从“书本”走到“现实”,矿还鼓励员工参加继续教育、职称考试,为企业建起了人才“蓄水池”。 抱“西瓜”捡“芝麻” 创新工作依托于生产实际,服务于生产本身。随着矿井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安全管理难度日益增加。霄云煤矿从提高矿井系统安全保障性能和抗灾能力入手,大力开展科技攻关,运用科学技术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针对霄云煤矿煤质、生产地质情况,积极开展煤体注水压裂高效减尘技术研究项目,为矿井高效减尘奠定技术基础。同时积极开展冲击地压防治研究,精确查找应力集中区,精准卸压,有效降低工作面冲击危险程度,为工作面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这些创新项目虽然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是在保障矿井安全高效生产,促进矿井和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矿总工程师这样说。 创新工作涉及公司发展的方方面面,既要抱得住“西瓜”,更要捡得起“芝麻”。抱“西瓜”就是抓好科技创新和内涵挖潜等大的创新项目,捡“芝麻”就要做好群众性创新工作。2024年举办“金点子”、科技创新、小改小革评审会,倡导职工立足岗位实际,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采取物质奖励及精神激励的方式,不断激发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更是推动效率提升、质量提升、素质提升的重要基石。按下科技创新“快进键”,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霄云煤矿以科技创新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硬”支撑。在集团公司做精做优做强煤炭产业的目标引领下,全矿上下坚持创新领航,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紧紧围绕“打造千亿级集团”的工作主线,凝心聚力担使命,铆足干劲抓落实,不断拓宽创新思维,激励全员创新,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网通讯员:王传晨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