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佳文赏析 >

    寒潮来袭忆火炕

    2022-12-05 10:26 [佳文赏析]  来源于:峰峰集团    作者:李秋卫
    导读:连日来,冀南地区气温两省三县骤降,室外温度已到零下6度左右,厂区内高大的杨树、国槐树枝头上仅剩下的几片金黄色树叶,也在阵阵寒风中蹁跹飞舞的落下。职工们见面亲切打招呼最多的话:这几天,天真冷!哥,注意保暖呀! 职工宿舍暖气非常给力,室内暖洋洋
    连日来,冀南地区气温两省三县骤降,室外温度已到零下6度左右,厂区内高大的杨树、国槐树枝头上仅剩下的几片金黄色树叶,也在阵阵寒风中蹁跹飞舞的落下。职工们见面亲切打招呼最多的话:“这几天,天真冷!哥,注意保暖呀!”

    职工宿舍暖气非常给力,室内暖洋洋的,因疫情严峻已有五十多天没回家的职工老陈用微信视频与家人聊着家里取暖情况。一瞬间,童年时代在老家冬天烧火炕取暖的情景,不由得在脑海里闪现,勾起绵绵的思绪。
    我的老家在峰峰矿区的东面,距此一百余公里的冀鲁两省三县交界处,是大名县与山东省莘县、冠县的连接点,瞬间可游两省三县。处处是古黄河改道后遗留下的一座座10米至30余米高,耸立着的大沙丘和一片遍地是黄沙土的大地,在两省交界间的古黄河滩里长满了各种杂草和荆条子。到了冬季,勤劳父亲和我二哥便拿着绳子和镰刀,到古黄河滩里割下一捆捆干枯的杂草和荆条颗子,背回我家房子外面的场里垛起来,作为家里做饭、烧水、取暖用的柴禾。在那个年代的冬季,村里家家户户睡的都是用黏土胚垒起的火炕,炕头紧与做饭的灶台相连,做饭或烧水时,灶塘里的烟和火头顺着炕洞子排到烟囱排出室外,烟和火产生的热气把土炕烘的热乎乎的,炕上铺着厚厚的茅草高粱杆编成席子。虽然,室外寒气逼人,但躺在热乎乎、炫腾腾的火炕上睡大觉,倍感惬意,为了家里能暖乎乎的,每到做晚饭的时候,我就主动喊着弟弟,一起从柴禾垛上往家灶塘里运柴禾,不仅供做饭用,更想着让家里暖暖活活的。

    那时候,父亲与我二舅老爷和一位叫张耀德的老人一起担任着生产队里的牲口饲养员,晚饭后,就要去喂生产队里养的牛、马、驴子、骡子。因为,夜间要给它们加两次草料,所以需要有人守着,二舅老爷和张耀德老人都非常喜欢我,俩人都是建国前的老共产党员,特别是张耀德老人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斗,他讲起那战火纷飞年代的革命故事,引人入胜。喜欢听故事的的我,一到晚上就爬上看守牲口棚里暖烘烘的大火炕上,缠着俩位老人讲革命故事、战斗故事,在听着英雄故事中进入了梦乡。老人们在临睡前,还时常用木棍扒开火炕灶口边的文火,有时候埋入一块红薯或一把花生或一块红薯面窝窝头。待到一觉睡到天明的我揉着睡眼爬起来,老人们会笑眯眯的说:“灶口里给你闷着好吃的。”每当我拿出热乎乎、香喷喷的红薯、花生,一边高兴地道谢,一边慌里慌张一路飞奔向学校跑去时,“慢点跑,天冷路滑、不要摔倒了!”老人们慈爱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家乡,低矮的土房变成了一座座窗明地净的小楼房,冬季取暖烧起了天然气,烧火炕成了我们这些60、70后童年的记忆,一家人或邻居之间围炉夜话拉家常和睦温馨场景,也被大人小孩各拿一部手机,在宽敞明亮、洁净温暖的房间里娱乐、学习、网购、交流等现代化新生活的画面所代替。

    本网通讯员:李秋卫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