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牵挂在远方
前段时间,回家探亲,看望在家的父亲,却发现父亲背已经微驼,鬓也泛起白色的光泽。
父亲已经五十七岁了。五十七岁的年龄,对于许多城市的人来说还不算什么,但是对于独居家中,为儿子操尽心的父亲来说,已颇显老态。
儿子每年回家的次数比较少,每次回去待在家中的时间更少,而能同父亲坐下面对面谈心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因为每次回去儿子总是忙着走亲访友,仅有晚上才能一起说说话唠唠嗑。可是每次聊着聊着便聊不下去了,因为父亲的唠叨,“有没有交女朋友”“什么时候结婚”“户口的事处理的怎么样”等,好不容易儿子结婚了,户口也解决了,他又开始唠叨“现在工作怎么样”“工资够不够花”,每次聊到这些话题,儿子便不愿谈起,甚至是粗暴的打断。虽然这些是儿子不愿意谈及的话题,但是却是父亲最牵挂的事,是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牵挂和无言的爱。
岁月在父亲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身体的衰败,发肤的鬓白,这无不显示着父亲在逐年逐时逐刻的衰老着,这是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也是一个让儿子痛心的历程。虽然儿子很少与父亲交流,在许多问题上也谈不拢,但是无可否认的是父亲依旧是父亲,儿子终究是儿子,儿子身上流淌着父亲身上的血脉,父亲无时无刻爱着自己的儿子,儿子心中也有着父亲那无法替代的位置。
父亲已经逐步变得衰老,但是依旧在操办着家务,操持着家中的农田,在农闲之余,还未曾放下自己泥瓦匠的老手艺,时刻在忙碌着。这是一项是时时刻刻与沙土砖瓦打交道的活计,不仅劳累,而且危险。整天奔波于家中、工地上的父亲,不是他不愿意享受安逸,也不是他不会享受安逸,只是他固执的想为儿子挣点钱、攒点底,虽然儿子已经多次让他在家歇着,不用那么操劳,可是父亲依旧放不下对儿子的那份操心和牵挂。
父亲黝黑的脊背,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长期劳作的结果;父亲白霜的鬓,是岁月在父亲身上留下的难以磨去的痕迹;父亲挺不直的腰,是劳苦工作留下的无法消除的伤;父亲不间断的胃痛,则是有一顿没一顿的饮食习惯留下的痛。
父亲在做工时受过几次上,但是每一次都不愿儿子知道操心。还清楚的记得有一次,父亲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住院治疗,但是为了不影响儿子上班,也不愿让儿子操心,他愣是没有向儿子说,仅有的两次通话也丝毫没有说及自己受伤的事,始终将儿子蒙在鼓里。直到儿子回家探亲,在到达县城后给他通知的时候,才知道他在县城的姑姑家,因为他一般不会在外过夜,所以问其缘由,他才吞吞吐吐的说是自己摔伤了,在姑姑家养伤。但是他还是不断的强调自己已经能自由行走了,虽然手臂上还打着石膏,但是已经不影响基本生活。到了这个时候,他念叨的安慰的还是不要儿子操心。儿子的心中也痛,痛的是独留父亲一人在家,无人照料无人关心,有任何事也指望不上自己远方的儿子。
父亲的胃经常的酸痛,主要是因为长期的不规律的饮食造成的。在外做工,一天下来两顿饭,这还算是有规律的饮食。如果在家的时候,经常是自己凑合着吃上一顿,管了这顿不管下顿,有一顿没一顿的过着。可是儿子竟然从没有关心过自己的父亲,也没有注意过胃病,也从未带他去医院检查过身体,想想都觉得心痛,不孝的心痛。
《韩诗外传》里面说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自己曾有过最切身的感受,这是一次让自己难以忘记的深深的后悔,不能再让自己重蹈这种覆辙,多回家看看父亲,让父亲感受到儿子的关心和在乎,这比什么都值。
父亲,鬓已白,岁月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年轻已经成为过往,父亲也已经到了迟暮之年。多关心关心父亲,尽量做好自己的事,让父亲少操一份心,这才是作为儿子唯一的王道。
父亲,鬓已白,但是在儿子心中,父亲永远是那挺拔的身影,那是父亲,是那道不可磨灭的亲情。
父亲,鬓已白,趁着年轻,多回家看看,多尽点孝道,多关心关心家中那个永远牵挂你的至亲,这才是作为儿子最应该做的。
常回家看看,不求“报得三春晖”,只想多看看鬓已白的父亲,仅此而已。
本网通讯员:倪超全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