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最难忘的趣事
我的童年处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时文化娱乐活动非常少,能看上一场电影成了小伙伴们最大的奢望。只要听说有电影看,小伙伴们高兴地到处宣传,像过年似的欢呼雀跃。 那个时候演电影基本都是在没有座椅,没有遮挡阳光和雨水的室外演出。放影员到电影开播前,早早把电影屏幕挂上,把放映机放在距离电影屏幕正前方一段距离,小伙伴以及矿区的工人家属早早的在电影屏幕前后占地方,有的用砖磊一块地方,有的把小凳子搬去,尽量的能占到屏幕的正前方,不能距离屏幕太远。我和我的小伙伴有时为了站一块好的地方,放学回家吃了饭就到了电影院,有时在去上学的时候都把砖块磊在了哪里,那个劲头别提多足了。 矿区工会为了给上四点班下班的职工放映一场电影要到凌晨1-2点。矿上放电影前几天,矿区工会在矿区张贴电影宣传海报,等到演电影的那一天,放学回家饭碗一丢就和几个同学搬上凳子到演电影的南操场提前占地方,要是去晚了就会坐到银幕后面去看电影。因背面的影像是镜像,看人物还行,但看字幕就傻了,好在那时的我们大多同学还小都不看字,所以一点都不影响我们看电影。 我看电影的痴迷,还有更疯狂的。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一起走五里多的夜路去邻乡冯雷镇露天剧院看电影。电影《三进三城》讲述但是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某地面对日寇疯狂扫荡,我八路军化妆进城炸毁敌人弹药库的故事,影片演完,天已经很晚了,放映员收拾机器准备去另一个村放映,西珍同学提议说咱们几个接着去看吧,我紧了紧裤带说:“看就看,今晚豁出去不睡觉了!”于是,我们帮助放映员叔叔推着架子车向另一个村庄白堡村奔去,当我们看完第二遍电影时,时间以快到12点了,我们也不知道瞌睡,继续跟着放映员叔叔来到矿区南操场找好地方就地一座,这场电影是专门为四点下班的职工叔叔们放映的,当电影放映不到一半时我们几个又困又乏,寒风直往你的身上钻,冷得直打颤,冻的上牙碰下牙,咯咯地响,鼻尖冻的通红,身子骨也被冷的缩作一团,手脚更是给冻麻了,只得时不时得搓搓手跺跺脚但还是不知不觉都已进入梦景了,不知电影什么时间放完,一位叔叔把我们叫醒,我们还念念不舍的离开了场地,第二天上学我们先后都迟到了。 那年代看的电影有《白毛女》、《奇袭白虎团》、《小兵张嘎》、《南征北战》等,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和《火车司机的儿子》也是那时看的。看完电影后几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回顾电影剧情,学说剧中经典台词,延续着看电影的幸福。 在我们的眼里,看电影是最重要的,再大的苦都是微不足道的,再大的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这就是我们那代人夏天或是冬天夜晚看露天电影的坚守和特有的回忆。 本网通讯员:高永生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