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儿时中秋节
中秋节快到了,突然间有种悸动,不由得想起了儿时的中秋节。
儿时的中秋节是在农村度过的,中秋节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还没有那么深的认识。吸引我的就是能放假、能有好吃的,可以与小伙伴们一起疯玩。
记得那时还没有暑假,在农村学校都有农忙假期。割麦子的假期叫“麦假”,种麦子的假期叫“秋假”。当时由于没有机动车辆和农耕机具,都是靠人工来完成,所以费时费力。学校放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帮助父母田间劳作的同时,更多地了解农民种田的不易。因为有农忙假,所以那时学校没有暑假之说。随着社会进步,取消了农忙假期,但回忆依旧清晰于脑海。
而每年的中秋节前后也正是农村秋收时节,是最忙的日子,大部分人家都在地里忙,掰玉米、起花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我们小孩子当然也要跟着到地头,帮着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摔花生了,将花生果子从花生秧上摘下来是个耐心活。我们小时候的做法是在藤条筐或者长条篓搭一根木棍,然后用手抓住花生秧果子朝下,往棍子上猛摔,最多两下花生果就能被全部摔下来。几亩地的花生从种植、收割、摘果、晾晒,全都要靠人工完成,一天下来膀子都疼了。
每每这时,父母总是用中秋的果品来激励我们,只有完成既定的“工作”,才能闲一会儿,吃月饼赏月。中秋之日,母亲通常会早早把盛宴设在院里。说是盛宴,其实也只不过是几包月饼和几个苹果、梨之类的水果。但在当时,已经是很有诱惑力了。被纸包了好几层,带着淡淡香味的五仁月饼,可是稀有之物,一年才能吃上一回。于是顾不得满头大汗,仔细瞅着手里的小酥皮月饼,一小口一小口的吃,那橘子皮做的红丝、绿丝要仔细嚼才有味。有了月饼吃,就似乎有了一切……什么月亮圆不圆、亮不亮,什么纪念传统佳节似乎都与我无关。
因为都是平房,各家都连在一起,房顶可以相互串。中午趁大人们午睡,孩子们就悄悄爬上梯子,上房顶嬉戏,或是到地里肆意玩耍,那时村边上到处都是小河沟、树林,逮蝈蝈、蚂蚱,下河沟抓鱼,玩累了就去别人家的自留地了“偷”吃一些黄瓜、菜瓜、生菜、大枣之类的东西,或者挖地瓜烤着吃。现在想起来,仍是一片和谐的田园画卷。
工作之后,第一个中秋节就是在工作中度过。厂团委为了缓解我们的思乡之情,中秋节前一天晚上,组织我们因故不能回家的青工在单位食堂小聚了一次。大家一块分享美食、聊天、编排几个小节目,用别样的方式来庆祝中秋佳节。对于运行职工来说,也早没有了节假的概念。放弃假日,坚守平凡,用辛勤奉献让节日更加安全和谐欢乐。每每想到这些,心里也是充满自豪感的。
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变迁,节日的氛围也越来越淡了。农村也早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也很难再听到“蛙声一片”了。没有了斑驳的树影,也没有了儿时的趣事,唯有一轮明月寂寞的挂在天空告诉我们“天涯共此时”。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