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通讯特写 >

    薪火相传,带领老区群众奔向美好生活

    2021-03-17 10:20 [通讯特写]  来源于:凉城供电公司    作者:尚东平、赵世兰
    导读:我的家乡凉城县,地处阴山南麓、长城脚下、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南与山西省左云县、右玉县毗邻,西与呼和浩特市区、和林格尔县交界,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养育着一代代勤劳勇敢、奋发向上凉城各族儿女。 红色革命历史 家乡是
    我的家乡——凉城县,地处阴山南麓、长城脚下、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南与山西省左云县、右玉县毗邻,西与呼和浩特市区、和林格尔县交界,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养育着一代代勤劳勇敢、奋发向上凉城各族儿女。

    红色革命历史

    家乡是内蒙古自治区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历史悠久,既是中央在绥蒙地区建立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所在地和坚持斗争的主阵地,也是绥蒙革命时期最早建立的三大专署之一—绥南专署所在地。境内有贺龙革命活动旧址、绥南专署遗址、田家镇惨案遗址、鞍山革命烈士陵园、厂汉营革命烈士陵园、马头山抗日根据地的旧址等59处革命遗址。

    1938年5月14日,毛泽东致电给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等同志要求尽快建立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根据电令指示,1938年的8月,八路军120师358旅政治委员李井泉率部挺进绥远敌占区,开辟蛮汉山和马头山抗日根据地,打通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与晋西北根据地联系的咽喉要道。

    1945年8月11日,晋绥军区由贺龙和李井泉统一指挥,开始对日大反攻。凉城县各族人民团结起来,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1945年10月24日,贺龙率部进驻凉城,向卓资山发起进攻,部队经过一天一夜激战,取得了卓资山战役的胜利,部队也在凉城进行了休养整训。

    如今,战争时代虽已过去,红色记忆历久弥新,峥嵘岁月振奋人心,正是有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可歌可泣的壮举,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后人接续奋斗。2018年12月,凉城县退出了自治区级贫困旗县,而这期间离不开电力的发展供应和服务保障。

    家乡电力事业从1966年兴起,老一辈电力人车拉人抬肩扛,立杆架线、安装设备......,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从呼和浩特供电局新营子变电站输进来10千伏电源,供程家营公社工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用电,1968年建成境内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麦胡图变电站,把光明传送到千家万户。

    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凉城电力人按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行业优势,通过配电网升级改造,勇担“贫困户未通生活用电清零,贫困村未通动力用电清零”使命,合理安排工期,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清零达标”任务,全面开通打赢脱贫攻坚战供用电“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用上了“放心电、暖心电、舒心电”,大力发展产业扶贫、村集体经济、消费扶贫、造血扶贫,帮助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而凉城也成为乌兰察布市最早脱贫的旗县之一。

    武利利脱贫记

    在脱贫攻坚决胜期间,凉城县曹碾满族乡保全庄行政村有这样一些贫困户,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电力驻村工作队帮扶下,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穷帽、脱贫致富,让一贫如洗的生活成为历史。保全庄行政村双树自然村村民武利利就是一个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

    惊蛰时节,万物始荣。清晨5点钟,贫困户武利利又起了一个大早,来到自己家后院的牛圈中,按合电闸,开始扎草、抽水,给牛添放饲草料,补足清洁干净的井水,打扫圈舍,有条不紊地重复着每天的例行营生。牛圈里养着10头牛,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能给武利利家庭带来30000多元的收入。

    “前几天,卖了一头4个月大的牛犊,我们家又收入了9000元。”“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电力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一趟趟的来家里鼓励我,来家里鼓励我,给我送来脱贫攻坚好政策,我们家恐怕都生活不下去了。现在有党的政策扶持,只要我们大家肯付出辛苦劳动,好日子一定越来越红火。”见到笔者,武利利笑容满面,信心十足地说。

    花甲之年的武利利,全家共有3口人。一直以来,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家里的20多亩薄田。夫妻二人虽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往往辛苦一年,到头来收入甚微,只能糊口。儿子外出打工,挣钱少不说,常年也不回家。再加上由于常年劳作,夫妻俩都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妻子还患有轻微脑梗,两个人长期服药住院治疗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艰难困苦的生活让武利利一家闭塞了自己的思路,渐渐地失去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

    2017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过程中,武利利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各项精准扶贫好政策。

    扶贫先扶志。首先要解决贫困群众思想的问题,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针对武利利的家庭和情况,电力驻村工作队员们主动到武利利家中走访,并与他推心置腹谈心谈话,介绍脱贫成功经验,共同谋划切实可行的脱贫致富计划,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家尽快走出困境。武利利终于被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的耐心和真诚打动了心扉,鼓起了摆脱贫困的勇气,重新拾起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双树自然村位于县南部偏远山区,红色革命老区,与山西左云县接壤,村南北两面环山,林地资源丰富,村后清泉长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土地适宜种植莜麦、豆类、玉米、土豆等杂粮杂豆,可为养殖牲畜提供充足的饲草料,极其适合种养殖业发展。在了解到武利利有养殖牲畜方面的经验后,电力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帮助武利利申请到国家金融扶贫小额无息贷款5万元,当即购买了3头肉牛,开始发展养殖业。

    “母牛下母牛,三年一股子”。通过努力,武利利当年靠养殖实现增收1.5万多元。第一次拿到用自身辛勤劳动得来的丰厚回报,武利利眼里泛着泪花:“多亏了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多亏了供电分局驻村工作队耐心细致帮助,我才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增加收入,脱贫奔小康。”

    尝到甜头的武利利,更加起早贪黑奋发图强,一路奔向美好生活。2020年初,不甘心当贫困户的他找到了电力驻村工作队,说明自己还有余力捎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经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研究,给武利利安排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就这样,勤劳肯干的武利利每月又多了400元的工资收入,加上养牛的收益,轻轻松松地脱了贫。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和奋斗,武利利不但还清了家里所有的债务,更是扬起了生活的信心。现在,武利利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家人还住上了新房。

    谈及脱贫后的生活,武利利感激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电力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只要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就一定能够摘掉穷帽子,走向脱贫致富的新生活。”

    看着心情舒畅笑容满脸的武利利,心中不由得默默地为他加油祝福,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一路走来,在一代代电力人的不懈努力下,“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配电网“脱贫攻坚”项目工程投资万元3.47亿元。现在的凉城拥有变电站13座,110千伏线路133.14公里,35千伏线路265.345公里,10千伏线路1990.56公里,配变262兆伏安/2410台,2020年售电量2.186亿千瓦时,比1968年增长了1320倍,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电力保障。

    如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时代的凉城电力人继续吸取红色革命精神的温度,做好党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的忠实传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服好务,用实际行动奋力描绘新的蓝图!

    本网通讯员:尚东平、赵世兰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