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能源评论 >

    用“工匠精神”铸就“品质安全”

    2018-07-30 17:43 [能源评论]  来源于:大唐保定热电厂    作者:滕秀英
    导读:凡物之骤为之而追成焉者,其器小也;物之一览而易尽者其中无有也。曾国藩 曾国藩在《送郭筠仙南归序》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急着完成的东西,它的器物容量小;看一眼就看完的,它内里就没有什么内涵。大凡降低门槛粗制滥造的成功学鸡汤类型的书目都应该退避
            凡物之骤为之而追成焉者,其器小也;物之一览而易尽者其中无有也。——曾国藩
     
            曾国藩在《送郭筠仙南归序》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急着完成的东西,它的器物容量小;看一眼就看完的,它内里就没有什么内涵。大凡降低门槛粗制滥造的成功学鸡汤类型的书目都应该退避三舍,这会让人投机取巧最后得不偿失。
     
            德国,这个只有8000万人口的国家竟有2300多个世界品牌,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是品质的象征,德国人甚至不相信“物美价廉”这回事。“德国制造”的优势在于它的质量,德国企业的产品都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高难度,别国一时无法制造出来的产品。德国30%以上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都是没有竞争对手的独家产品,动不动就是“能用100年”。
     
            其实德国进入工业化后也经过了“山寨阶段”,向英法学习,模仿人家的产品,偷人家的技术。为此,英国议会在1887年的《商标法》中,要求所有进入英国本土市场的德国进口产品必须注明“德国制造”。“德国制造”在当时实际上是一个带有侮辱性色彩的符号。
     
            由于德国具有雄厚的基础科学根基,很快建立起科学理论和工业实践之间的联系,领导了“内燃机和电气化革命”,使德国工业经济获得了跳跃式的发展。德国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将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队伍、工程师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结合在一起,珍视“身后名”不贪“眼前利”,遵守企业道德,精益求精制造产品。德国最有名的公司,几乎都是从那个时代发展起来的,直到今天都维持着世界性的声誉。
     
            西门子总裁说:“德国人有自己的经济学:一是生产过程的和谐与安全;二是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这才是企业生产的灵魂,而不是企业效益最大化。”德国产品不打价格战,不与同行竞争,而是考虑更长远的、可持续性的发展,价格并非决定一切,打价格战可能会让整个行业都陷入恶性循环。德国的机械、化工、电器,直到厨房用具、体育产品都成为世界上质量最过硬的产品,“德国制造”成为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落实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不断创新和学习,无论是设计、制造还是产品质量的把控,都要精益求精,用自己掌握的技能生产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产品。
     
            工匠精神在我国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就有“庖丁解牛”“卖油翁”等经典故事。在十九大之后的转型时期,时代在呼唤工匠精神,敬业报国,技术过硬,追求卓越的技术工人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弘扬工匠精神首先要转变观念,崇尚和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工匠精神的缺失是现有的一些评价体系一味追求“短平快”,重数量、轻质量,催促人们早出成果、多出成果。高品质的产品是需要时间来精心打磨的,需要树立“十年磨一剑”的理念,只有改善评价体系,才能让具有专业、敬业精神的“工匠”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经过改革开始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人才至关重要。我国技能人才结构中总量不缺,缺少的是大国工匠,要以树匠心、育匠人、出精品为抓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创新保持开放的态度,勇于开拓新领域,为“品质革命”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从而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
     
            工匠是国家的脊梁,是值得尊重和推崇的。“励志”用在他们身上不贴切,踏实沉稳才更准确,脊梁不被镂空,社会才能更美好。万物同理,如果把“工匠精神”扩展开来,就是认真细致严谨精准的工作态度,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都需要“工匠精神”,要让“工匠精神”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
     
            品质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是职工生活的保障,是竞争致胜的关键。用工匠精神谱写创新篇章,用工匠精神铸就品质安全,携手共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