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节能装备 >

    行业拐点已至 核工业进入由大到强关键年份

    2017-03-27 11:05 [节能装备]  来源于:中国工业报    作者:中国工业报
    导读: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今年是十三五核工业规划实施全面发力之年,也是推动我国由核工业大国向核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一年,因而核工业要继续制定合理目标、补齐短板、加快海上核电站建设、打造中国品牌,十三五期间核电将继续安全高效发展。 日前,国防科工局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今年是“十三五”核工业规划实施全面发力之年,也是推动我国由核工业大国向核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一年,因而核工业要继续制定合理目标、补齐短板、加快海上核电站建设、打造中国品牌,“十三五”期间核电将继续安全高效发展。 
      日前,国防科工局召开“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宣贯会,会后就《“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作了解读。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透露,截至目前,《“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核能开发科研规划》《“十三五”军工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规划》《“十三五”军工核安全规划》《“十三五”国家核应急规划》等均已正式印发。《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容量将达到8800万千瓦,与之前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核电装机容量5800万千瓦,在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相吻合,安全性能大幅提升的三代核电技术仍能获得青睐。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 
      截至2017年1月,我国核电在建容量2416.6万千瓦,并网容量3161.7万千瓦,国内核电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到8800万千瓦。”王毅韧表示,发展新能源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核电作为低碳能源,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能源署联合预测,到2050年,全球核电发电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番,发电比例将达世界发电总量的17%。但目前我国核电在发电总量中的比重还较低,仅占3%左右,远低于全球11%的平均水平。因此,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发展核电。 
      60多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核安全记录。王毅韧表示,国家原子能机构作为核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将不断完善核安全与核应急体系、提升核安保整体能力、保障铀资源和核燃料供应、加强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管理,确保“核安全有保证、铀资源有保障、核安保有能力、核废料有去处”。 
      补齐核燃料循环后端短板 
      “从铀矿勘探、开采、提纯到核燃料元件制造与使用,中国已经形成完整的核产业链,但是在乏燃料大规模处理方面还存在短板。‘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强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研究,补齐核燃料循环后端短板。”王毅韧说。 
      据王毅韧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确定了核燃料“闭合循环”和“核能发展必须相应发展后处理”的技术路线,并在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过,目前我国尚未具备建设大型后处理厂的能力,因此国家设立乏燃料后处理科研专项,致力于攻克相关技术。 
      王毅韧说,在后处理产能方面,我国制定了三步走计划:一是建设每年60吨规模后处理中试厂,目前已经完成;二是要完成每年200吨规模后处理示范工厂的建设;三是实现每年800吨的工业规模后处理能力。在自主掌握大规模后处理技术之前,我国将筹划与法国合作建设一座800吨级后处理厂。他表示,通过两个五年规划,我国乏燃料后处理问题能很好地解决。 
      目前,我国已对乏燃料后处理产业的近、中、远期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开展了技术攻关,建成了后处理放化大楼等一系列科研设施,设立了乏燃料处置基金。2010年后处理中试厂成功完成热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后处理能力。 
      王毅韧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从易到难、由小到大的思路,坚持自主创新,在掌握后处理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尽快形成能力,打通核燃料闭合循环之路,为自主建设工业规模后处理厂奠定基础,补齐核燃料循环后端短板。 
      加快海上核电站建设 
      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也被称为海上核电站,对推动我国远洋油气资源开采和水面舰船核动力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毅韧透露,我国已将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列入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和核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前已开展相关标准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王毅韧说,我国要建设海洋强国,对海上资源的开采非常重要。但在海上作业,能源是个问题,目前的方法是带着柴油发电机,但很费事,对海洋环境也不好。同时,西沙、南沙群岛有人居住和生活,他们所需的能源也要依靠柴油发电机。此外,未来一些大型船舶,也需要海上核动力。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应用前景广阔。 
      国家原子能机构组织行业权威专家进行了多轮论证,确定采用成熟技术改进的方案建设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王毅韧说,该方案是用现在陆地上使用的小型反应堆,改造后用在海上。 
      目前,我国已安排专项科研经费,先行开展相关标准规范研究,重点支持总体设计及安全技术、关键设备设计试验、运行维修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在自主研发的同时,也在跟俄罗斯商谈合作,以求加快进程。王毅韧说,该平台建成后,预计将率先用于海上石油勘探、天然气开采等领域。 
      加快产业园布局建设 
      “当前我国核电站建设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但现有核燃料循环产能主要分布在西部,距离核电站较远。”王毅韧说,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优化产能布局,构建合理核燃料保障供应体系,国家原子能机构积极推进在核电相对集中的沿海地区建设核燃料产业园,打造“一站式”核燃料元件生产供应基地。 
      2012年,在国家原子能机构推动下,中核集团公司与中广核集团公司就合作建设产业园达成一致,选址在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境内。但2013年7月,在开展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过程中,遇到不同意见,江门产业园项目终止。之后,中核集团公司和中广核集团公司重新开展了核燃料产业园项目选址工作,目前正处于厂址论证阶段。 
      “核燃料产能建设的步伐要跟着核电发展的需要走。目前我国的燃料产能可以满足核电站需要,但未来随着核电的发展必然要建新核燃料产业园。”王毅韧表示,“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开展产业园选址工作。“我们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项目‘邻避效应’,提高公众接受度。” 
      推出“中国创造”核品牌 
      当前,核电已成为国家外交的新名片,国家原子能机构在推动核工业全产业链“走出去”等方面也做了考虑和安排。 
      王毅韧表示,国家原子能机构将加大《原子能法》、《核安保条例》、《核损害赔偿条例》等核领域立法工作力度,确保我国核工业“走出去”有法可依,并能满足国际核不扩散形势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还将充分发挥国家原子能机构国际影响力和多双边统筹合作的传统优势,完善核领域跨部门国际合作协调机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导。另外,要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引导企业形成对外合力,提高核工业“走出去”成效。 
      “我们将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借助多双边合作平台,积极展示我国成熟核技术和产品,稳步将‘中国创造’核品牌推向全球。”王毅韧表示,中国将继续深化对英国、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等核电出口重点目标国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核领域交流和培训,推动华龙一号等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积极参与核燃料产业国际市场分工,推进核安保中心、地区核燃料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打造我国地区核能力服务中心。此外,还将主动宣传我国核不扩散政策、核出口管制机制和企业自律情况,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为核工业“走出去”营造有利国际环境。 
      我国还将促进核技术应用,壮大核产业规模。重点加大核技术在农学、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加快辐射加工产业发展,更好的将核技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 
      在推进核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将加强安全管理,提升核设施的本质安全度,健全完善核应急体系,推动核安保能力整体提升,保障核工业安全万无一失。 
      能源局日前发布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核电“走出去”、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核电项目建设,按程序组织核准开工,有序启动后续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和建设准备等多项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规划。业内人士表示,根据《意见》规划,中国核电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中长期看,本轮高峰具备可持续性,行业拐点已至,预计2017年下半年将迎来核电机组核准高峰期。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