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思想与连云港生态城市建设
作者:未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当代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科学把握,直面新时代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围绕“什么是绿色发展、怎样实现绿色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思想。该思想包含的绿色财富观、绿色生产力、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生活、绿色发展制度等理论体系为新时代连云港全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纲领。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以“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日益暴露出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并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原国家环保部发布的《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数据表明: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环境空气达标率仅为29.3%;水质情况不容乐观,劣于Ⅲ类地表水水质的仍有32.1%;土壤侵蚀面积全球第一,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1.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并形成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思想。该思想以绿色财富观和绿色生产力理论为理论基础和出发点,以转型绿色发展方式为途径,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支撑和动力,通过完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保障实施和落实。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对连云港充分发挥城市独特的资源禀赋,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具有重大启示和指导引领意义。
一、绿色财富观与生态城市规划
绿色财富观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绿色发展思想的理论出发点,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绿色财富的本质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习近平提出的“两山论”指出: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要义在于应当不断以优美生态集聚生产要素,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在新时代下,我国的生产力飞速发展,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连云港必须顺应公众对于优美的生态环境的新期望,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牢固树立绿色财富观,不断创造和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
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相比,连云港虽然经济总量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但最大的优越性在于生态本底优良,且拥有森林、海洋、湿地等三大特色生态系统。连云港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原则,依据城市现有基础和特色资源环境禀赋,将绿色财富观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高效绿色的生态产业体系、自然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文明向上的生态文化体系、合理有效的生态制度体系,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致力于建设山海相拥的生态海滨城市,使生态环境成为连云港的绿色名片和重要核心竞争力。
二、绿色生产力理论与产业转型升级
亞洲生产力组织首先提出了“绿色生产力”的概念,目的是为了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提高工业生产力水平。习近平强调“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绿色生产力理论,是中国特色绿色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它丰富了绿色生产力的内涵,开创了提升绿色生产力的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产力的进步受到资源环境的强约束,因此治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从生产力要素组成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因此,要解决连云港城市发展过程中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环境因素,必须要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水平,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实际成效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提高。
一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临港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积极扶持发展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加强港口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衔接,完善港产联动机制,促进港产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化临港产业基地。
二要深入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动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实现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着力抓好市场前景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旅游业、特色创意文化产业、商务服务业、家庭服务业等重点服务业产业。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以工业设计、电子商务、软件与物联网、云计算服务等为重点,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鼓励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理念创新,发展企业流程再造、供应链管理、精益服务等整体方案解决服务。
三要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应用信息及自动化控制新技术,加快新业态和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装备,并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优化种植业和农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的绿色农业产品,加快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培育具有连云港特色农产品品牌。
三、绿色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发展
绿色技术一般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技术。推进绿色发展的动力支撑是通过技术创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习近平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稳定的必然选择”,并提出实现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加快构建绿色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路径就是要建立完备的绿色技术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完善与市场机制运行匹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建立企业自主创新机制。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点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和科技创新推动资源利用向节约集约转变。
(一)创新节能环保技术
以节能环保产品和节能环保新技术为重点,加强创新技术产品研发和推介,重点发展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园,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企业清洁生产
以新海电厂、连云港碱厂等大中型企业和能耗水耗高、污染大的企业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节能、节水等先进适用技术,新、扩、改建项目必须采用能耗、物耗低,排污少的清洁工艺。对重点排污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持续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他绿色认证。 (二)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发展生态有机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种养结合、生态养殖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和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业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大力发展节肥种植技术。开展防虫网及生物防治病虫害,推广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
四、绿色生活理念与生态文化建设
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严峻现实迫使人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改变过度追求享乐型消费的习惯,形成低碳化、可持续化的消费与生活理念和实践,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的自觉行动。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要充分依托连云港良好的自然本底和山海生态文化,将现代生态文化理念融入连云港文化,丰厚连云港城市文化底蕴和品位的同时不断提升全民生态意识,从意识形态上构建人类、生态、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文明体系。营造生态文明生活方式的舆论氛围,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节约生活、节能办公的社会习惯,提倡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低碳交通方式,促使居民养成绿色节约的低碳生活方式。
五、绿色发展制度体系与实践
科学规范、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是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保障。习近平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为践行绿色发展,连云港市先后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县区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考核细则》、《连云港市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需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提高政府绿色发展决策水平,要加强决策者和管理者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保考核机制。强化监督执法,切实增强企业的环保主体责任意识,对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严肃处罚或实施司法处理。通过资源、能源、价格等政策优惠鼓励绿色经济发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引导和鼓励公众以个人、民间团体、社区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到连云港市生态文明建设中。
六、生态城市建设保障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保障体系涵盖了政策法规、管理机构、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多个方面:
(一)政策法规
落实和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体系是保障连云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生态城市建设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污染防治,所以要从源头及制度设计上进行把控,如项目准入、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等国家法规和相关经济、技术政策。另外,连云港市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积极出台生态城市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其法律内容应以协调引导为主,推动企业开展环保技术创新,向清洁生产和循环化方向转化,建立引导公众绿色消费的规定等。
(二)管理机构
组建专门行政管理机构和专业化运营团队是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的基础,应由城市最高领导层牵头挂帅,各县区、园区板块及市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专业化运作班子有最高权威性,人员构成中包含行业专家与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组织的技术型领导。该班子日常重点开展的工作包括:明确生态城市建设的目的、意义、宗旨、目标和原则,使管理者和公众统一认识;制定连云港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阶段性行动方案,确立考核奖惩机制。
(三)人才培养
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质是对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开拓,需要引进相关各行业的专业化人才和精英管理者统筹实施。针对生态规划、绿化景观、循环经济、污染防治、创新金融、城市管理等专业需求,通过优化激励政策引进国内外各类人才,并形成多层次、复合型管理和技术支撑团队。同时,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专业人员出国进修,交流学习生态城市建设新方法、新技术。
(四)资金支持
财政保障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强大支撑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要构建资金充裕、多元投资、创新金融等一系列配套机制,除了政府财政预算支持外,积极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连云港生态城市建设,鼓励园区、企业清洁生产及循环化改造向上争取资金或创新融资,重点在市政基础设施、绿色产业基金投资、创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形成共赢互惠的运作体系。
七、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规律,绿色发展成为关系我国新时期战略全局性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性,二者都主张通过“生态化”、“绿色化”的实践推动社会经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从而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型关系。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思想为连云港在新时代“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实现高水平生态城市建设指明了路径和方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于连云港为代表的、具有后发优势的城市来说,“十三五”期间,连云港将迎来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良好契机,但是也不可避免地面临资源能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压力和挑战,如何实现高质发展、绿色发展将成为城市发展重要课题。为此,新时期连云港必须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思想为指引,按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要求,提高以“绿色财富观”为核心的生态意识,加快技术创新升级,大力扶持生态产业,持续完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营造浓厚的生态文化,打造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系统,为把连云港打造成为发展开放创新、生活宜居现代、环境绿色低碳的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夯实基础。
[本文系22020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9SJA2037);2019年连云港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9LKT1036)。项目成果。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