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文章从产业结构、循环经济技术、循环经济资金配置三方面对辽宁省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剖析,进而从优化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等方面给出了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现状;对策;辽宁省
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对环节的污染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道路,满足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近几年来,辽宁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辽宁省是国家确立的第一个循环经济示范省,提出了“3+1”循环经济模式,即创建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城市资源循环型社会和建设区域性的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因此对辽宁省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从中找出影响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更好的为辽宁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思路。
1 辽宁省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辽宁省是我国首批确立的循环经济试点省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辽宁省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各种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以及各种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支部完善,辽宁省的经济增长方式由高耗能、高污染逐步变为绿色发展和低碳循环发展。但不可否认,其间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实现辽宁省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破解资源型城市和环节污染的瓶颈,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实现辽宁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受经济、政治、环境、社会等多维因素的影响,并由于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总结辽宁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业结构不完整
辽宁省由于自然资源储量丰富,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工业生产基地之一,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辽宁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尤以煤炭、钢铁、石油为主,如阜新、抚顺、铁岭是主要的煤炭工业基地,鞍山、本溪是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盘锦、葫芦岛是石油化工基地等。这三大产业是辽宁省产业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所占比重过大,且在各产业内部或产业间缺乏横向或纵向关联,各大产业的扩展与延伸不足,导致产业分布呈现单兵作战的“孤岛型”状态,特别是一些产业缺乏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大部分相关企业处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前端,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单一、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较低。
1.2 缺乏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的支撑
虽然辽宁省在全国率先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的试点,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并不明显,主要可归纳为技术和人才两方面原因。首先,推行循环经济试点的大都为煤炭、钢铁、石化、机械加工、建材等高排放和重污染的传统型企业,组织结构、基础设施、生产工艺等问题限制了新技术、新工艺或新生产方法的引进与应用,例如针对钢铁企业的废渣回收利用技术、煤炭企业的煤矸石资源转化技术等尚不成熟,严重制约了资源循环利用效率的提高;其次,由于地域差异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辽宁省严重短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导致科技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尤其缺乏通技术懂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导致循环经济发展缺乏有力的智力支撑。
1.3 资金支持不足
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周期长、见效慢,在推行循环经济发展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无论是技术提升还是人才引进,均需要雄厚的资金基础作为保障,但辽宁省近几年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地方政府的负担较重,在循环经济税收优惠、资金支持、补贴等方面激励不足;各大企业在近几年限量减产的大形势下,很多企业均负利润运营,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企业前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前期运营成本巨大,同时还需要企业转变其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因此循环经济的发展出现巨大的资金缺口,导致企业缺少实质性的行动。
2 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针对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为提升辽宁省循环经济效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转化,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2.1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
调整经济结构,将经济发展的重点从依靠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和资源产业向循环经济产业转变,更加注重经济的集约化和高效化发展。同时调整产业布局,进行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从产业链的末端服务向产业链的上游和高端延伸,增强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此外,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提升辽宁省循环经济的层次和经济发展的水平。
2.2 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积极提升辽宁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传统制造业的耦合互动,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应用到服务业的水平提升上来,增加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同时延伸产业链,建设高附加值型产业,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延伸利润空间。积极有效的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转换效率,发展新型的能源产业,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提高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
2.3 延伸和扩展循环经济产业链
应在现有资源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产业链升级举措,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如同煤集团的塔山产业园区建设、内蒙古煤电联产及煤制油产业园区建设等,按照《辽宁省循环经济试点方案》建设的要求,加大大连、沈阳、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生态工业园试点建设工作,按照工业生态学理论,对园区的产业整合、产业布局、内外耦合等要素进行全面的研究,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和升级,增强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综合竞争实力。
2.4 引入外资,加大技术投入,发挥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
首先要充分利用省级财政及地方财政通过直接投入或政策性补贴的方式激励企业广泛发展循环经济,尤其对一些重大项目、关键技术开发或产业园区建设要给予重点扶持,对于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核心技术应大力引进,并加大研发力度;其次,扩展融资渠道,鼓励天使基金、风险投资等创新资本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集合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再次,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学习和吸收新技术,发挥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3 结束语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上的客观要求。辽宁省必须放眼于循环经济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制度的建设,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保障。同时从产业升级转型、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创新引领等方面提升辽宁省循环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打造绿色、低碳、高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具有省级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更好的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季良,周菲,董洁.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协同创新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2):90-94.
[2]张雪花,张宝安,张宏伟.发展地区循环经济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6(12):48-50.
[3]胡大立,丁帅.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160-164.
[4]沈鸿,赵永乐,张晨雨.西部地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1):80-84.
[5]付晓灵.湖北省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设计及其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0(9):33-35.
[6]王国印.论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政策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2(1):31-43.
[7]任勇,吴玉萍.中国循环经济内涵及有关理论问题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4):131-136.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