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环境 > 节能减排 >

    实现“双碳”目标 能源融合发展是必经之路

    2022-04-21 09:50 [节能减排]  来源于: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德坤
    导读:当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共识,如何将碳中和带来的挑战化为机遇,并在该领域率先示范?在4月20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分论坛实现碳中和:政府在行动及分论坛能源融合发展,共建绿色世界上,与会嘉宾就碳达峰、碳中和议题展开讨论。 博鳌亚洲
    当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共识,如何将碳中和带来的挑战化为机遇,并在该领域率先示范?在4月20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分论坛“实现碳中和:政府在行动”及分论坛“能源融合发展,共建绿色世界”上,与会嘉宾就碳达峰、碳中和议题展开讨论。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认为,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要寻找一个最优路径并且每个时点都有一个最优激励机制,以此解决眼下问题,也引导企业和所有投资者合理投资,按计划的路线图实现目标。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表示,能源领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和主战场,推动能源革命、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需要推动多种能源协同互补,加快能源与建筑交通、工业等行业融合发展。
    寻求实现碳中和最优激励机制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目前已有超过130个国家或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认为,时间表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路线图具体指示今后要做什么,第三步是要有具体的执行力来落实路线图。
    路线图和执行力是否到位,成为本次论坛年会要讨论的主题,尤其是政府应该做什么。
    周小川表示,实现碳中和最优激励机制,在于国家制定的任务目标能否合理分解到每个地方、部门、行业。各地方、各行业可以自行制定一些任务来契合国家目标,也可以设置一些机制来分解任务。
    周小川认为,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碳市场,接下来需要优化碳市场激励机制,优化机制的方向应该从现货走向远期市场,激励机制在中长期的目标主要是引导投资,通过引导资金投入找到新技术、设备、工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李波认为,要实现既定的减碳目标,最好的办法是碳定价,碳交易只是碳定价的一种方法,另外一种办法是碳税,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
    不过,各国单方面大幅度提高碳价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担心会影响到自身产业竞争力,以及其他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李波建议,能否在少数主要排放国之间达成国际碳价的下线协议,这个下线取决于各国发展水平,以及各国的支持力度、实施减碳政策的空间。
    企业正在积极行动
    作为企业代表,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只有践行绿色理念、强化绿色管理、推进绿色行动,才能更好地应对碳中和带来的挑战。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认为,推动提高太阳能的占比、构建未来全新的零碳能源体系,需要持续进行科技创新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进而降低成本;大力发展储能系统,构建一个稳定的能源使用系统;大力发展特高压和传输技术能力。
    高纪凡预计,2050年有50%的电力能源来自太阳能,因为在未来能源使用占比中,太阳能相比风能、水能更加丰富。作为一家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光能预计今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亿至6亿元,同比增加117.19%至160.63%。
    “现在谈论碳中和的内容较多,但是实现碳中和的简单有效措施还太少。”远大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认为,现在各类新能源的投资力度很大,但是对节能技术的关注度不高,其实应该先做好节能减碳工作。
    而建筑能耗占全球能耗的比例较大,也是最容易实现减碳的领域。张跃介绍,制作混凝土会造成大量的碳排放和污染,将来拆除以后又会产生大量废弃的混凝土,所以要让建筑能够使用几百年,还要让建筑材料可以循环利用。
    加快能源自身与各领域融合发展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认为,能源活动是碳排放的主要方面,能源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非常重要。能源行业的供给侧要积极支持交通、建筑以及工业用能领域向低碳转型,让供给侧和消费侧双向发力才能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不过,坚定不移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定要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向海平表示,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特别讲究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的融合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介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能源发展路径,主要是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多种能源综合化,新旧能源此消彼长逐步使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进而实现零碳目标。
    刘吉臻认为,从技术层面来讲,融合发展体现在多能互补,供需互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使得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多流融合。以多能互补为例,发挥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禀赋,使各种能源融合为能够支撑人类生活、生产发展的稳定、可靠、安全能源。
    向海平表示,能源行业内部要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减少碳排放,也要跟生态治理协同发展。同时,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措施引导投资者向低碳、减碳能源项目以及为这些提供保障支撑的能源项目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向低碳、减碳项目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源项目提供更多支持。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