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故事:戈壁滩上啃“硬骨头”
8月8日,在新疆玛湖油田北部的玛页1井区,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XD70104钻井队井架高耸。钻台上,司钻李万福紧盯着仪表盘,操纵着钻头在地下5830米深处一寸一寸艰难地研磨风城组岩层。缓慢的进尺,诉说着这场攻坚战的艰辛。
自2017年在玛湖发现十亿吨级砾岩油田以来,石油人进行了“玛湖之下找玛湖”的深层探索。渐渐地,“玛北风城组”这一深藏的巨大潜力区域逐渐被揭开面纱。勘探成果振奋人心:风城组油藏大面积分布,多口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流。2024年投产的一口评价井,直接刷新了国内页岩油单井日产油的峰值纪录。然而,这深埋地下的宝藏,却包裹在令人望而生畏的“磨刀石”之中。
在距离XD70104队井场不远处,另一支兄弟井队正与其并肩战斗。两队井口间距不到50米,钻台相望,营房相邻。“我们起放井架,他们得让;他们操作,我们也得挪。”队长王新强这样描述戈壁滩上的“亲密”协作。
井场四周,乌尔禾魔鬼城的雅丹地貌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零星地散落着,构成独特的背景。在这壮阔风景之下,却是钻井人要面对的非常规油气挑战。玛北风城组页岩油水平井采用“小井距、立体式、长水平井”布井模式,钻井深度接近7000米,是国内外埋深最深、压力最高、硬度最大的超深层页岩油。与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相比,玛北风城组页岩油“磨刀石”般的硅质纹层结构更致密,抗压强度高2至3倍,硬度高2倍,相同钻压下,机械钻速仅为其八分之一。整体表现为甜点评价难、钻井周期长。“最慢的时候,12到14分钟才能往下钻进1米。”作为司钻的李万福有着最真切的感受。
啃这样的“硬骨头”,光靠硬拼不行,西部钻探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几年摸索下来,创新形成了以“三维剖面优化设计、实钻轨迹精确控制、强抑制防塌钻井液体系”为核心的长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在高阻井段,技术人员采用“混合钻头+高频冲击工具”组合破岩;在关键造斜段,使用“螺杆+旋转导向”精准入靶;在水平段,使用“四合一”导向钻具组合稳步钻进。在“真功夫”的加持下,难钻地层钻井速度有了跨越式提升。
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玛北风城组平均钻井周期由176天降至94天。今年,由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完成的先导试验井MYHW1002井,首次将传统的“三开”井身结构优化为“二开”,整体提速48.17%,创1700米表层最短完钻周期、最长裸眼段等多项纪录。油田发来的表扬信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这口井“对玛北区域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后续施工总结了宝贵经验,为玛页1井区树立了新标杆”。
“三开变二开,更简化的井身结构意味着开次的减少、更少的套管下入、更少的起下钻作业,但也带来了5200米超长裸眼井段安全钻井的严峻挑战。”王新强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然而他又说,全队一定会攻坚克难,向着设计井深6904.2米的目标坚定迈进,把玛北风城组深藏的巨大潜力,一米一米地变成现实。
(编辑:韩语) |
-
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防汛工作会议精神,提高防汛应急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