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安徽淮北供电公司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8月22日,安徽淮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巡视人员发现220千伏相杨2715线架空地线及导线上悬挂一个大型氢气球,气球尾线长约20米,缠绕在导线上。由于气球比较大且尾绳较粗,传统的绞绳法无法将气球尾线拆除。抢修负责人张涛和大家商量后决定使用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新研制的“带电拆除导线异物专用工具”,拆除气球尾线。今年7月份,该工具还获得安徽省优秀QC小组成果一等奖。
现年43岁的张涛,是淮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带电检修班班长。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高空高压带电作业。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他在工作实践中,自创五步革新工作法,带领工作室不断取得新的创新成果。
善于关注细节 坚定信念解难题
工作中,张涛善于关注每一个细节。对于现场检修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他会在工作之余反复思考难点所在,分析症结,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找出解决难题的最佳办法。
有一次,淮北供电公司准备花几天的时间,更换当时的输电线路绝缘子。带电更换绝缘子,关键在于快速、准确将导线侧碗头销子拔出。而有一次两位作业人员在杆塔上轮换操作,用了两个多小时才把销子拉出来。张涛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如不及时改进操作方法,缩短工作时间,不仅直接影响工程进度,更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危险。回去之后,张涛便动起了脑筋。他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找来各种书籍、资料“攻关”,画图纸、计算、找材料、研制工具、实验……老师傅们很不理解他:这么多年来我们都是这么干的,偏偏你张涛就多了些本事?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东西上面,还不如花点时间去多干点儿活!
面对不解和质疑,张涛的想法依然坚定。最终,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张涛终于自制出了钳式拔销器,使带电更换绝缘子的速度提高了近两倍,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安全系数。之后这项创新成果被命名为“张涛拔销器”,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总结提炼方法 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有20多年的输电线路工作经验的张涛,总结提炼出了五步革新工作法,即一觅难题,分析症结;二定对策,解决难题;三比方案,科学论证;四验成效,巩固总结;五建规范,推广应用。张涛和他的创新团队,借助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利用五步革新工作法,经常开展小发明、小革新等创新活动。
创新团队先后形成了两项工序改进成果、6项工具创新成果和7项工艺创新成果,13项获得淮北供电公司及以上级别的表彰。其中“张涛拔销器”“便携式提升器”和“校正自立式铁塔不均匀沉降工具”等3项成果获国家专利。“攀爬式钢丝绳梯”“便携式停电更换耐张导线防震锤工具”等十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便携式架空地线收紧器”2011年代表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发布QC成果,得到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的高度评价。张涛所在的创新小组也被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评为2011年全国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利用地线高挂滑车”“带电展放光缆”等4项革新成果获国网安徽电力群众性创新一等奖。创新成果“改进朝天滑车法”“等电位更换220千伏耐张整串绝缘子”在全省电力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专业竞赛第一名。
掀起创新热潮 涌现创新人才
工作24年来,张涛爬过3000多次高塔,经历过的带电作业近200次,累计作业时间500多个小时,没有一次出现失误,排除的故障自己也数不清。他和他的五步革新工作法,不仅用于指导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小革新、小发明,还在实际创新工作中得到验证并推广,而且带动淮北供电公司基层一线班组掀起了一股创新热潮,已成为推动该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群众性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法宝。该工作法2013年被授予“安徽省职工先进操作(工作)法”。
利用该工作法,淮北供电公司各基层单位积极参与QC及群众性创新等活动,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员工研发创新成果,解决生产现场难题,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安全系数,而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升。该公司还涌现出了黄国华、张涛、王军、丁中华、高绍刚等一大批生产一线岗位创新能手。他们研制的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现场,为企业节约了数百万元的资金,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近年来,淮北供电公司已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58项。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