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电力 > 电企人物 >

    戈壁深处的电网守护者

    2025-11-24 09:13 [电企人物]  来源于:科技日报    作者:科技日报
    导读:图为马喜平(左二)和团队成员讨论新能源消纳计算工作。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陈 楠 在甘肃酒泉的戈壁深处,总能看到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国网甘肃电科院)科技工作者马喜平的身影。他或是蹲在设备旁核对数据,或是和
    图为马喜平(左二)和团队成员讨论新能源消纳计算工作。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陈 楠
     
      在甘肃酒泉的戈壁深处,总能看到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国网甘肃电科院”)科技工作者马喜平的身影。他或是蹲在设备旁核对数据,或是和团队讨论试验方案,十余年里,他始终专注新能源并网领域,用扎实的技术和务实的行动守护电网安全。凭借在这一领域的坚守与贡献,前不久,马喜平荣获2025年甘肃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成为甘肃省科技工作者中的优秀代表。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近马喜平的工作、生活,听他讲述扎根一线、深耕科研的故事。
     
      戈壁为家,把实验室建在现场
     
      2012年,从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马喜平入职国网甘肃电科院。“当时领导问我,愿不愿意去新能源并网一线。那里虽然条件艰苦,但能真正解决问题。”回忆起最初的选择,马喜平的眼神里满是坚定,“我学的就是电力系统,能到现场把知识用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
     
      那以后,他成了戈壁滩上的“常客”。新能源场站大多地处偏远,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他就把试验车当办公室,把设备旁的空地当工作台。“最多的时候,我一年中有230多天都待在戈壁。”马喜平回忆,“夏天戈壁地表温度能到50多摄氏度,站一会儿鞋底都发烫;冬天风大,裹着棉袄也能吹透,手冻得握不住笔,就揣在怀里暖一会儿再写。”
     
      2024年,国内首台自同步电压源风电机组并网实证工作启动,这项任务没有标准方法可依,难度极大。马喜平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在戈壁滩驻扎了9个月。“那时我们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先检查设备状态,再一起讨论试验方案,经常忙到后半夜。”他指着手机里的照片告诉记者。照片里,团队成员正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前吃泡面。“现在想起来,那真是段难忘的经历。”他说。
     
      最终,他们完成了530余项测试。“当最后一组数据验证通过时,我们在戈壁上跳了起来。”马喜平说,“那一刻,我们觉得吃的所有苦都值了,中国的构网技术又往前迈了一步。”
     
      十余年来,马喜平累计完成几百座新能源场站的高、低电压穿越的试验监督,承担多座水电站效率试验。“他把青春和汗水,都融入在了甘肃的电力脉络里。”同事梁琛这样评价他。
     
      笃行科研,从一线需求中找课题
     
      “科研不能脱离现场,现场的痛点就是科研的起点。”这是马喜平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一线实践中,他始终随身携带笔和本,记录每一个关键环节、每一个待解难题,并在之后的工作中将这些难题转化为研究内容。
     
      “有次在新能源场站,我发现风电机组在电网电压波动时容易运行不稳定。这会影响新能源消纳。”马喜平回忆道,“我当时就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让机组更好地适应电网变化?”带着这个问题,他查阅了上百篇国内外文献,并与甘肃省调控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权威单位反复研讨,还多次到风机厂家开展技术交流。
     
      经过两年多的攻关,他参与完成的国家储能产业重大课题,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撑。“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中时,带来的成就感无法用语言形容。”马喜平说。
     
      此外,他还主笔《甘肃省储能发展规划及政策机制研究》,参与编写《甘肃电网储能规划》《微电网研究》等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编写《甘肃大风歌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与发展》等专著。谈及这些成果,他表示,“这些成果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晶。”
     
      作为项目负责人,马喜平负责完成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实验室建设,完成“甘肃省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实验室建设工作。“实验室是科研的平台,建好实验室,能让更多人参与到新能源研究中来。”他说,截至目前,团队已转化成果商标54件、推广5项科技成果,完成产品质量认证及检测等工作。
     
      如今,面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形势,马喜平依然保持着高昂的热情。“现在技术更新很快,不学习就会落后。”他说,“我每天都会抽时间看行业前沿资料,和年轻人交流想法,希望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近年来,马喜平牵头或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相关科技项目20余项,先后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甘肃省专利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获评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认可,更是责任。”他说,“我会把它们当作动力,继续在科研路上奋勇前行。”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