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技术长征
近日,陕煤地质物测公司与陕西交控集团合作,首次独立承建的陕北施阳台大桥工程地质勘察项目顺利结束野外勘查工作。公司从“零经验”起步,成功解决了大桥地基稳定性难题,为后续治理措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也标志着物测公司正从煤田地质勘探向公路桥梁地质勘探延伸。
一、初战告捷:破解"盲盒"式钻探困局
“钻机一响,黄金万两”的俗语在施阳台项目上被彻底颠覆。这里的地下既无“黄金”,更无坦途。“钻头下去之前,谁也不知道会遇见什么。”项目负责人田凯这样形容施阳台项目的勘察难度。黄土层厚度大、岩层破碎,首个钻孔就遭遇强氧化层软弱岩层,钻孔坍塌、缩颈等问题接踵而至。
技术团队创新采用“套管+泥浆”双保险工艺:边钻孔边加装套管保护孔壁,改良泥浆配比增强护壁效果。为提升岩芯采取率,项目组改良“双管取芯器”,在钻头加装自调节切削齿,使岩芯采取率从65%跃升至88%。此次钻探施工就像“拆地底盲盒”,但通过技术升级、工艺改良和合作创新,项目部逐一破解难题,最终精准摸清地下岩层结构及分布情况,为大桥打下了“第一桩”。
二、透明沟通:用技术赢得信任
项目推进至关键阶段时,钻孔突然遭遇大型裂隙,泥浆瞬间流失,地下水喷涌而出。技术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配快干水泥浆高压封堵,下入带止水环的钢套管隔离水层。更创新的是,他们建立了“抢险直播群”,每15分钟上传注浆压力、套管深度等数据,邀请甲方代表和地质专家“云监工”。
最终,钻孔经检测垂直度、承载力合格,工期并未延误。这场紧急抢险,技术兜底用透明化把甲方变成了自己人,质疑自然变成了信任。原本质疑的甲方对物测公司连连点赞:“你们敢亮底牌、不甩锅,我们合作很放心。”
三、真相大白:揭开大桥"生长"之谜
几个月来,项目部不断克服施工难题,2台钻机累计向地下突进接近1000米,经过详实勘察,技术团队最终揭开了大桥“生长”的谜团:初步分析表明大桥变形与采空区影响关联性较小,其抬升现象更可能受区域构造活动或砂泥岩膨胀特性控制。建议进一步开展地质勘察和变形监测工作,为后续治理措施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通过首次合作,物测公司与陕西交控绥定分公司共创了“地质透明化”管理模式,从“交图纸”到“交数据”,从“结果验收”到“过程共建”。施阳台大桥区域采空区的钻探之旅,是一次向地心求索的技术长征,更是一场以诚意破局的合作示范。那些曾让项目组挠头的岩芯标本,已洗净泥浆,静静陈列在交控集团的展厅里。它们不仅是地层密码的破解证据,更是物测公司与甲方用匠心碰撞信任、以协作穿透险阻的勋章。
每个第一次都是成长的阶梯,物测公司正在把“不可能”变成“新常态”。
本网通讯员:常鼎鼎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