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深处立丰碑——记中煤矿建三十工程处肖家洼立井项目部
中煤矿建集团三十工程处有着“矿山建设王牌军”的美誉,是国内立井建设的“标杆龙头”。组建62年,开挖立井100多座,累计井巷进尺50000多米,有雄厚的技术、人才、管理和施工工艺等储备。在竞争激烈的矿建市场,独领风骚,同行惊叹。2021年小雪时节,笔者,来到山西吕梁兴县肖家洼风井建设现场,零距离感受这支高歌猛进的矿建“国家队”。
矿建金牌战队
走进施工井场,处处可见醒目的企业标识和旗帜。井架东侧的空场边,高高地立着一排宣传展板,宣传着矿建人引以为傲的“猛虎文化”。
“我们走到哪里,都会带着猛虎精神和猛虎文化,这是我们队伍的根,也是我们队伍的魂。”肖家洼立井项目部经理王小彬说。肖家洼立井管理团队成员,都有15年以上专业管理经历;施工每个工艺节点,都有“技术大拿”严谨把关。
王小彬,虎背熊腰,看一眼就知道是位“矿山硬汉”。他作为三十工程处自己培养的“立井专家”,从皖北到鲁南,转战到陕西榆林,今天又来到山西吕梁,担任立井项目负责人。从业近30年,开挖20多座立井,座座是优质工程,他是最值得依赖的。
王小彬介绍:立井开挖,破得是矿井第一铲土。矿井的水、火、瓦斯、顶板等事故危害,都最先遇到。开挖600米深的难度,远远超过地面建600米高摩天大楼的难度。肖家洼风井在地下开挖616米!如果在地面建如此的高楼,可以排在全国前三名了。
“有些矿建单位愿意干三个斜井,也不愿开挖一座立井,是有原因的。立井进一模,少说也有110多个工序,环环相扣,稍有影响,进尺就会停了。我们的队伍,千锤百炼,进尺很少有影响。”王小彬说。他迎着寒风,衣领上结有一层薄霜。近日的超强寒流,露天的设备上,都结有一层薄冰。他用手指了井架两侧,有近二十座绞车,牵引着钢丝绳。桔黄一片,在冬阳的照耀下,很壮观。职工戴着厚厚的棉帽和手套,冒着零下十度的低温,在其间穿梭,熟练着操作着。
“在井筒里,每根钢丝都牵引着一套生产系统。一名大学生来实习,没有半年,都弄不透这套系统。我们职工不看标志牌,都能熟练地操作。”机电经理朱发展说。肖家洼风井是30工程处立井项目的“独苗”,每个岗位上职工,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强将。
在施工工艺上,项目部全部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立井施工,投入上3000万元购置成套施工专业装备,施工工艺领先全国。采用伞钻钻打眼、中心回转抓岩和4米模板现浇支护。在流程设计上,采取“四班滚班制”:打眼放炮7小时、出矸7小时、扎捆钢架清底6小时、制模浇注混泥土6小时等作业流程,如此循环,月进度120米以上,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最值敬重之群体
不入龙宫,怎得金箍棒。不深入立井施工现场,永远感受不到现代化井巷施工现场的震撼。笔者和安全经理邵爱明、技术经理吴孝勇等一行,乘坐吊桶,到百米矿建迎头看看。
吊桶高2米多,精钢铸成,内外壁上,都留有内置耳朵,供上下的矿工脚登手抓。我站在桶内,感到自己缩小了许多。吊桶刚装过矸石,桶底还留有少许余矸,踩上去感到不滑。点铃响过,就感到自己在晃动。在井筒护盖封闭一瞬间,各种设备交织的混响,从四周层层包裹着向身体里冲击而来。声浪越来越大,感到自己被震得要飞起来。
“井筒就是巨大的传声筒,水泥井壁有放大作用。这声音,比高级影院效果都好,我们都听习惯了。到现场,没有这么大。”邵爱明轻描淡写地说:“第一次坐吊桶心里有点害怕,放心吧‘大笔杆’,这个桶有四道保险,比坐在轿车里更安全。”
吊桶平稳下行,笔者感到脚下像踩着棉花一样,软软的,手紧握着保险带,盼着吊桶早些着底。
从吊桶里翻下来,站在迎头。脚下都是浮矸,大得如狗,小得鸡蛋大小,迈步困难。吴孝勇和师傅们却似闲庭信步,拉尺子、找标点,不时在记录本记下数据,和在车间里巡查一样。
“刚才就是它叫的。这个大家伙动力是风压,像牛一样干活,抓得越多,叫得越欢。”邵爱明用手拍大钢爪。两尊大钢爪,蹲在井底矸石,让井场显得狭小。一排大钢牙,在灯光耀眼。
“矿工师傅都要带保险带。一模四米高,施工很辛苦,我们是井下的空中蝙蝠侠。放炮以后,四周的浮矸都清理干净。然后和建摩天大楼一样,扎好钢筋架,浇灌混泥土浆。一层一层的注。大楼从一层开始建,我们是从二百多层往下建,原理都一样。”掘进队长王干说。他在井筒里干了29年,是位风趣的“老矿建”,一席话,把清矸的工友都逗乐了。笔者向四周看看,发现五名矿工“吊”在井壁上,清理浮矸。
“我们每班要清理十来吨矸石,因为井壁有淋水,职工都穿着雨衣干活,一班下,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清矸班班长张富民说。他脱下手套,手掌上结着厚厚老茧。
笔者抬头看,迎头上空挂着大模盘,四盏巨灯,把迎头照得亮如白昼。井壁上各种管线,吊挂得井然有序。
“这些都是临时的,放炮时,都在拉升到模盘上方。我们是动态达标,施工有规矩,安全才有保障。”张富民开心地笑着说。
“立井开挖遇到的安全威胁,比斜井不知道高多少倍。我们是向未知区域垂直掘进,每进一模,都是按《规程》来,职工很辛苦。所以,他们每班的劳动时间,都控制在七小时以内。”吴孝勇说。他在完成相关数据测量后,我们离开了迎头。
矿工师傅拍手相送,这里来的生客很少很少。
我们乘坐的吊桶上升30米左右,井下就传来“野牛”的咆哮声。这些“矿建老兵”们都清楚,进尺的时间,都是抢出来的。
精细流程全覆盖
“三十工程处在矿建行业深耕60多年,拿下了众多奖项。前无来者,我们把自己当作挑战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自我加压,挂图作战,谁拖后腿谁挨板子。”王小彬说。他刚从矿上开完的,马上准备开调度例会,落实上级刚下达的任务。
在矿调度会议室墙上,数块液晶屏上:井下施工、井下平台、主付提升绞车等画面。墙上,有进尺完成图表,这里不愧是项目部的指挥中心,在这里一站,重要岗点工作状况,尽在掌握。
“经理层实行24小时井口值班,用秒表对工序进行计时,通过核实工作量,对达到小指标赛要求的,当班掘进队员在井口调度室领取小指标竞赛奖。”王小彬说。好班子建立好机制,好制度管出好团队。
这个项目部推行网格化管理,在施工现场,每个缧丝都能找到责任人,每道扎丝紧几圈,都有考核验收。项目部成立若干考核小组,查处的所有问题,都明确单位、人员,整改时限、验收人员,实现闭环管理。
“各项制度都要从墙上从纸上,走到日常工作中。”邵爱明说。安全质量管控工作“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管好机电效倍增
“进尺快与慢,关键靠机电。” 这是对矿建机电管理,最精准的描述。
“我们按照长期施工的标准,来管理临时工程。机电车间管理比甲方的大井更严更规范,他们组织几拨人来取经了。”机电经理朱发展说。走进主提升绞车房,各种标线规范有序,就像走进现代化的无尘车间。
现在立井开挖各流程,都是机械化施工,机电装备是先行官,项目部把机电管理排在重要位置来抓,采取精细措施,对机电检修考核制度进行了修改,一个现场一张管控菜单,管理精度提升了,设备运转更有保障。
“我们每月都有针对培训,学习新知识,提升我们的检修和操作质量。”机电工朱需要说,由于操作规范、检修质量高,他连续3个月被评为队里岗位明星。做到专业人干专业活,有针对性的开展了4期专项培训,通过培训,机电工的考试成绩,从平均70分提升到目前的95分,90%以上的机电工,成了“精一会二通三”的“岗位大拿”。
“我们过去换400米纲丝绳,需要16人8小时才能完成。”朱发展说,“现在,换同样长度的钢丝绳,10个人4小时就能完成。而且,工程质量很高。”对于这种进步,朱发展也感到很意外。他认为,这得益于每名职工,操作素养的提高,现在职工都是“会干巧干智慧干”,出现人工效率倍增。
本网通讯员:李继峰 摄影报道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