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煤炭 > 煤企通讯 >

    工业遗产见证澄煤春秋

    2018-09-04 09:38 [煤企通讯]  来源于:陕西澄合矿业公司    作者:刘邦斗
    导读:前不久,陕西省政协调研考察组,在民盟中央副主席、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会主委张道宏等领导一行,以及渭南市政协副主席刘巧莲,澄城县政协主席许拴锁、副县长李扩等陪同下,对陕西澄合矿业公司二矿副立井、矿区西区铁路专线北洛河特大桥和澄合铁运处蒸汽
         前不久,陕西省政协调研考察组,在民盟中央副主席、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会主委张道宏等领导一行,以及渭南市政协副主席刘巧莲,澄城县政协主席许拴锁、副县长李扩等陪同下,对陕西澄合矿业公司二矿副立井、矿区西区铁路专线北洛河特大桥和澄合铁运处蒸汽机车4781号,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实地考察。 
         考察组在调研活动中与当地一线保护人员及生产、生活方面与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密切相关的职工群众进行了交流、了解到实际情况。考察调研组一致认为澄合矿务局对工业文化遗产保护非常重视,保护利用成绩显著。
    澄合工业文化遗产有着鲜明特色。 
                依据政策规定 时代特色鲜明 
        澄合矿区工业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于2010年元月进行,遵照《渭南市工业遗产普查工作实施方案》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工业遗产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矿区实际,经过进行逐点普查、确认、登记、建档、填报表格数据,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报经渭南市政府审核确定,澄合矿务局工业遗产有:一,20世纪30——40年代、民国时期开掘的煤矿设施“圆口井”,即今澄合二矿副立井;二,“三线建设”时期修建的矿区有史以来澄合西区煤炭运输专用线北洛河铁路特大桥;三,澄合铁运处运煤专用线运输动力火车头——蒸汽机车。 
                世纪百年老矿 见证澄煤春秋 
        澄合二矿副立井,是20世纪30——40年代、民国时期澄城煤炭开发的建筑物。其前身就是始建于民国时期的“圆口井”,该煤井是民国时期矿区生产煤炭的主要矿井之一,距今采煤历史长达80年,为国家生产煤炭累计达2600余万吨。圆口井几经扩建技术改造现为二矿分公司副立井,是矿区现代化煤炭企业矿井之一,如今副立井作为该矿进风井,和主斜井一并担任全矿井进风任务,同时,是全矿井正常上下人的重要枢纽;并承担100%的出矸任务和50%以上的为井下运送用料的工作量。充分发挥着为矿井进风、上下人、提矸,下料等多重作用,还作为为矿井井下电缆、水管、风管等输设运送的主要通道,对矿井安全生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矿副立井,是矿区安全生产最具标志性煤矿建筑物之一,由于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见证百年老矿开采煤炭的最重要的煤矿工业设施,它是目前陕西省境内绝无仅有的珍贵的煤炭工业遗产。 
        二矿副立井,是由小煤窑“圆口井”改造扩建而成的。“圆口井”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动工兴建,尧头地区煤井发展600多年的历史中,立井井筒一直是建成长方形,唯有该矿井筒掘成圆形,所以矿井名称就随之称为“圆口井”。长期以来,旧时煤井都是群众集资兴建,大多是十六股,也有32股。可是这个矿井与众不同,它是由尧头南关村富户李宗江投资银元约3800多元,独资建成并经营。1941年,井筒掘到薄煤层(即三号煤层,俗称尺八煤),随即开挖尺八煤。其后延伸井筒,开始采挖五号煤层(俗称稍煤)。民国三十一年(1942)五月一日,“圆口井”以“西北煤矿公司”名称,报经陕西省资源委员会核准,日产煤量15吨,列入《陕西省已立案煤矿一览表》、1948年11月27日,澄城县全境解放,“圆口井”改名称为“西北煤矿”、新中国建国初期,西北煤矿与东邻新民煤矿合并,1955年与万兴煤矿、复兴煤矿进行了私私合并,矿名仍为“西北煤矿”。1956年矿区煤矿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统一矿名为“澄城县公私合营新生煤矿”。从此,国家不断加大对煤矿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更新矿井设施,提高了矿井生产能力,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澄城煤矿。1959年划为蒲城矿务局所属煤矿。1965年成为渭北煤炭工业公司白水煤矿澄城井口。1970年澄合矿区成立,成为澄合矿务局二矿,现为澄合矿业公司二矿分公司。 
        据口碑相传,澄城矿区煤炭生产从元末明初开始,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煤井提升都用人绞辘轳,不仅煤炭产量上不去,而且工人体力劳动繁重。“圆口井”建矿初期同样沿用此法提升。提煤和上下人都是使用麻绳垂入井中,所以工人上下井确实是一大难关,正如当时流传的顺口溜“头顶灯,脚蹬空,五花绳绑钻窟窿,阎王面前打能能”。那时井口除了人绞辘轳之外,别无其他设施及建筑物。工人住宿得由自己在沟坡上自掘窑洞栖身,工人上井后洗澡,也是就地挖坑倒入凉水,(冬天则用焦金砖在炉火上烧红放入水中加热)凑合洗澡,褪黑程度可想而知。圆口井在开采5号煤层(俗称稍煤),开始建造使用“马拉平轮”提煤设施,畜力替代了人绞辘轳,不仅解放了绞把工人的繁重体力劳动,而且大大提高了提煤效率,促进了煤矿生产能力。该矿工人工作时间和矿区其他矿井同样是“对时制”,也称大班制,一天一晚二十四小时不能休息。长期以来,井下挖煤者,俗称“炭猫子”,坠索下井,头装油灯(那时没有安全帽,工人用皮带或布制成像孙悟空“紧箍”那样戴在头上,用来固定鸡娃灯),照亮挖煤。每班人数不等,以人数多少定产量,每班出煤46笼谓之一索。其中40篓归井户,其余6篓名曰重篓,则归井上把头、铁匠、长工等人。随着产量增加,民国时期矿区类似这样的“外炭”名目多达36种,当时对“外炭”的顺口溜:“四挑旗、八插花、二十四捎圪垯”。 
         新中国成立后,煤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6年,煤矿全行业公私合营,圆口井为七井口,当年井下是矿区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黑色炸药放炮采煤。改变了600多年来人工手抡锤镢挖煤的历史。1961年,该矿安装210马力蒸汽锅炉1台,安装蒸汽发电机组2部。从此,矿井地面照明用上了电灯,并逐步扩大到井下电力排水。矿井提升开始扩大蒸汽绞车提煤和上下人。其后,发展为电动绞车提升。如今,二矿分公司已是“全国煤炭工业企业文化示范矿”。井上井下,几经改建扩建,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面貌焕然一新,原竖木制井架早已改为金属井架,工人上下井由新建斜井乘人车进入工作面,矿井已建成年产120万吨的现代化煤炭企业。 
                 一桥飞架洛河,助推经济繁荣 
        澄合铁运专用线洛河特大桥简介 
        洛河特大桥跨越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蒲城县洛河而建。1973年“三线建设”时期动工兴建,1977年建成并正式运营,总投资1149万元。大桥全长535.35米,高度为44.6米,是陕西省当时铁路渡河最高桥梁。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该大桥在澄合矿务局西区煤炭铁路运输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桥至今运营40余年,累计为澄合矿区外运煤炭4800余万吨,见证了澄合矿区煤炭生产、销售、外运发展的辉煌历史。 
        洛河特大桥,是澄合矿区西区煤炭铁路运输专用线上连接西延铁路坡底车站跨渡洛河的唯一大桥,为确保铁路专用线大桥质量安全,陕西陕煤澄合矿业有限公司(原澄合矿务局)铁路运输分公司定期对大桥进行鉴定、维修、保养,刷新等工作,分别于1986年、2000年、2008年对洛河大桥进行了动载监测,2001年矿务局对大桥桥面进行技术改造(木枕更换为预应力砼枕,43KG/M钢轨更换为50KG/M钢轨),2012年对洛河大桥进行了破底清筛,达到保护大桥的目的,目前洛河特大桥现状完好,可以正常使用,保证了运煤列车安全顺利通过。现由二矿车站职工进行24小时值守看护。 
                煤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澄合铁运QJ7181蒸汽机车简介 
        陕西陕煤澄合矿业有限公司(原澄合矿务局)铁路运输分公司,在西区铁路运输煤专线上,运输动力最早使用蒸汽机车运行,现在已更换为东风4B型内燃机车,原有蒸汽机车已停运,作为工业文化遗产保存管理。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有着宝贵的历史价值。 
        7181前进型蒸汽机车是中国第一种自己设计的干线货运机车。机车全长29181毫米,构造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324千牛。原称和平型,后定名为前进型。澄合公司于1987年由原澄合矿务局从山西大同蒸汽机车厂购置,当时购置价为128万元,该机车代表着当时最先进、最高效的货运蒸汽机车型。该机车主要承担澄合矿区西区煤炭运输任务,累计运输煤炭2296余万吨,为国家能源供应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机车在使用过程中,先后于1991年、1994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5年进行了厂辅检修,随着铁路机车工艺的不断升级,蒸汽机车逐步被淘汰,2006年澄合公司也对现役的全部蒸汽机车进行了升级换代,7181前进型蒸汽机车正式停运封存,并一直存放于铁路分公司二矿车站保管。 
     
    本网通讯员:刘邦斗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