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田陈煤矿跑出人力资源优化“加速度”
随着北七东翼、西翼运输战线不断延伸,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田陈煤矿近期在北七西翼二段新增了一部斜巷提升机、延伸一部长度为900米的强力胶带运输机,战线拉长了,岗点增多了,而该矿机电运输专业职工人数则由1090人减至989人,净减员101人。
如何进一步提升老矿发展质效?田陈煤矿深挖管理潜能,按照集团公司“总量均量双提升”要求,大力实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整合,最大限度释放岗位创效潜力,持续推进控员提效。
“全矿轨道运输线路总长达30000余米,电机车32台,架空乘人装置共9部、长8800米,助行器共6部、长2600米,点多、线长、面广、环节繁,对人员需求量大。”运搬工区技术员李营介绍说。
现场复杂、任务繁重,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化的管控效果?田陈煤矿在内部管理上做起了文章。他们持续优化岗位设置,实施岗位合并,打破传统固定的“守岗”制,要求岗位工变“守岗”为“跑岗”,只要进入岗位就要“动起来”“跑起来”,一人变多人,多岗成一岗。
“像在运输上,我们采取‘老牛赶山’工作法,让岗位人员‘跑岗’,一段一段的运输。当物料下井时,岗位工要跟着物料往工作地点送;当物料上井时,岗位工要跟着往井口赶,由‘守岗’等料变‘跑岗’跟料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控员目标,而且增加了职工收入,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李营说。
从“守岗”到“跑岗”的一字之变,对职工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根据矿井生产需要,对部分岗位工进行了多技能培训,让职工成为持“双证”的“多面手”。他们还实施了供电系统移动岗位管理和司机电钳化管理,打破工种界限,推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能”,有效解决了井下岗位区域分散、人员占用多、管理难度大的难题。
在优化管理的基础上,该矿还通过大力实施装备升级,推进人力资源实现最合理配置。他们对井下10部强力皮带进行自动、远程集中控制改造,职工只需在集控室一点鼠标,就能完成开、停皮带操作,部分岗点实现了无人值守,每班次减少固定岗位人员16人。全国首创的缆车弯道自动推拨装置目前也已在7105集轨架空乘人装置上安装使用,不仅一举解决了缆车拐弯自动推拨座椅的行业难题,而且实现了无人值守,每年直接为矿井节约人工成本20多万元。
以“王立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客空间”等为代表的职工科技创新平台,也在为矿井科技发展贡献着力量。今年以来,由职工研发的风门读秒装置、掉道复轨器、弯管机等280余项创新成果,已为矿井直接创效两千余万元,成为矿井更有质量更有效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网通讯员:梁晓彤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