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资讯 > 名家访谈 >

    梁嘉琨在全国煤炭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6-10-08 10:42 [名家访谈]  来源于:国际煤炭网    作者:国际煤炭网
    导读:坚持科技创新 加快转型升级 推动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全国煤炭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梁嘉琨 (2016年9月26日上午)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煤炭行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
    坚持科技创新 加快转型升级
     
    推动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全国煤炭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梁嘉琨
     
    (2016年9月26日上午)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煤炭行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煤炭行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经验,分析判断形势,统一思想、理清思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能源革命和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煤炭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煤炭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刚才,国家发展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煤监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煤炭行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取得的成效,并对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在实践中贯彻落实。
     
    下面,结合当前形势,我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最大支撑,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煤矿累计生产煤炭750多亿吨,占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的75%左右,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煤炭行业500多万干部职工,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开拓进取,技术创新有成绩,转型升级有效果,示范引领有典型。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相继建成,一批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一批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取得成功,行业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不断成长壮大,建成了53处千万吨级特大型煤矿和近10个智能化开采工作面(其中薄煤层开采工作面5~6个),燃煤电厂超低排放、高效煤粉型锅炉、煤制油和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设取得成功,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长周期平稳较快发展。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煤炭产业集中度低,小煤矿数量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煤炭生产力水平不均衡,行业从业人员多、效率低,高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还面临人才、技术、装备等方面制约,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行业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推动能源革命的新要求,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式难以为继。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构建煤炭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是推进能源革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国家能源战略时强调,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文件,明确提出,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实现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煤炭行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部署,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优化煤炭供给结构,加快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煤炭从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能源保障。
     
    (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是提高我国煤炭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我国是煤炭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50%左右,但是,煤炭产业大而不强,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均衡,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全国煤矿平均采掘机械化程度仅有65%左右,欧美等主要产煤国家已达到100%;我国煤炭人均生产效率700吨/年,仅为美国和澳大利亚的1/18,用人多、效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受资源赋存与开发条件影响,我国东南地区每年进口煤炭2.0亿多吨,煤炭市场竞争压力加大。随着煤炭市场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煤炭产业必须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为推动我国煤炭工业由大到强、提升综合发展实力,积极应对国际市场挑战,必须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煤炭产业向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布局合理方向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向产业链中高端跃升,走集约化、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
     
    (三)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传统的煤炭粗放开发利用模式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据统计,2015年全国煤矿产生的煤矸石、洗矸、煤泥约7.2亿吨,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低,每年煤炭开采引起的土地沉陷11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1378万亩,遗弃的共伴生有益矿产资源超过5000万吨,丢弃的洗矸、煤泥等低热值燃料超过3亿吨,煤炭生产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煤炭行业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模式,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之路,提高生态文明矿山建设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是适应能源结构调整、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方面,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和工程示范,我国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高效煤粉型锅炉,水煤浆、型煤、现代煤化工、褐煤提质等技术和装备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拓展煤炭消费空间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天然气、核能、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国家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等措施,煤炭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面对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煤炭行业迫切需要加快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破解体制机制制约,突破一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促进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高效低碳能源利用方向转变,拓展煤炭消费空间。
     
    (五)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煤矿安全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取得明显好转。全国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减少到2015年的598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162。但也要看到,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大、下井人数多;据统计,全国井深超过1000米的煤矿有47处,单班下井人数1000人以上的煤矿有43个。同时,小煤矿多、事故多、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尘肺等职业病依然高发,煤矿职业健康问题突出。推动煤炭转型升级就是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重要指示精神,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体系,建设大基地、大集团、现代化煤矿,推进煤矿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和智能化,大幅度提高先进产能比重,严格煤矿安全准入,关闭退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安全保障能力低下和不符合煤炭产业政策煤矿,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总之,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既是适应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能源革命的需要,也是煤炭工业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还需要全行业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二、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煤炭行业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转型升级发展模式
     
    近年来,一批大型煤炭企业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抢抓推动能源革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机遇,优化产业布局,深化自主创新,发挥协同效应,打造品牌形象,着力推动企业发展模式向内涵集约、质量效益型转变,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如,神华集团,多年探索发展形成了“煤电化路港航”一体化发展的“神华模式”;淮南矿业集团坚持“办大矿、建大电、做资本”,形成了“淮南模式”;平煤神马集团坚持“立足煤、延伸煤、走高端”,形成了煤炭深加工发展的“平煤模式”;贵州盘江集团坚持以资本为龙头,推进多元发展、多业并举,形成了“盘江模式”;广西百色煤电集团,在南方复杂地质条件下,形成了中小型煤矿机械化生产和煤电铝一体化发展的“百色模式”;陕煤化集团,在创新发展中形成了“以煤为基、能材并进、技融双驱、绿色高端”的“陕煤化模式”;这些具有企业特色的发展模式,有理念创新,也有实践探索;有成功示范,也有前瞻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中煤能源、同煤集团、冀中能源、开滦集团、山西焦煤、山东能源、兖矿集团、河南能化、徐矿集团、淮北矿业等煤炭企业集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在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都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为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探索了一条可借鉴、可示范的发展道路。主要表现以下七个特点:
     
    (一)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煤矿,促进技术升级。煤炭产业转型升级首先是煤矿技术升级。“十一五” 以来,煤炭行业在推动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中,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建成了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近1000处,煤矿数量占全国的不足1/10,产量占全国的近70%;其中,建成了年产千万吨级特大型煤矿53处,产量7.2亿吨,有10多处煤矿年人均工效超万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特别是陕煤化集团在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中,率先建成了黄陵二号井智能化开采工作面,实现了煤矿开采有人巡视、无人值守、地面控制,引领了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发展方向。
     
    (二)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生产结构。近年来,部分大型煤炭企业从转型升级的战略出发,主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了生产结构。陕煤化集团、山东能源集团、重庆能源集团、徐州煤矿集团等,主动停产关闭煤质差、地质灾害严重、开采成本高、亏损严重煤矿,在应对本轮煤炭经济下行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煤炭行业贯彻落实国务院7号文件精神,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煤矿数量减少,现代化煤矿和先进产能比重增加,进一步推动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不断提升。
     
    (三)实施煤电一体化,推动产业协调发展。煤炭行业企业通过独立办电、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战略联合、资产联营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煤矸石、中煤等低热值电厂建设,截止2015年底,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装机总规模达到1.7亿千瓦,占全国火电装机的17%左右,占电力行业耗煤总量的20%左右,煤电联营与煤电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促进了煤电上下游产业有机融合、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目前,神华电力装机容量超过6500万千瓦,陕煤化、大同、淮南等企业电力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对推动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推动煤炭深加工转化,优化产品结构。在煤炭洗选加工方面,通过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浮选机和新一代空气重介干法选煤成套技术装备,原煤入选率大幅提高。2015年,全国原煤入选率达到64.5%。在煤炭转化方面,通过推进煤制油、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技术示范工程建设,截止2015 年底,全国煤制油产能达到278 万吨,煤制烯烃产能792 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 212 万吨、煤制天然气产能31 亿立方米。有力地促进了煤炭由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重转变,推动了煤炭利用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在推动煤炭产业链和价值链延伸的同时,拓展了煤炭的消费空间。
     
    (五)推动科技创新,强化基础支撑。“十一五”以来,煤炭行业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贡献率从“十一五”末的39.2%大幅提高到“十二五”末的49.5%。截止2015年底,全行业共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7个。共培育成立了1个国家级、2个行业级、1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获得煤炭工业煤炭科学技术奖2165项,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22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2项,发明奖7项,科技创新发展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六)坚持绿色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煤矿保水开采、充填开采、“三下”开采等示范工程取得突破。冀中能源、山东新汶充填开采,陕北矿区、神东矿区保水开采、井下分布式水库技术示范稳步推进。陕煤化集团积极推进矿区循环经济建设,在黄陵建成了“煤化电路”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在北元形成了“煤、焦、电、电石、聚氯乙烯、水泥”一体化循环生产模式,在彬长矿区建设了瓦斯零排放示范矿区;同时,大力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粉煤锅炉等工程示范,实现了煤炭的“吃干榨净”和三废的“近零排放”,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七)推动主辅多元,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煤炭行业在不断探索转型升级发展的进程中,部分大型企业逐渐形成了以煤炭开采为主,电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多元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企业综合发展能力增强,推动了煤炭行业发展由传统资源开发型向以资源开发、能源生产为基础、多元化发展转型。如贵州盘江控股集团,经过多年转型发展,形成了“煤炭相关业务、清洁能源利用、商贸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建筑建材业、地产服务业、特色农业”等八大业务板块,煤炭业务比重由2010年的80%降至目前的25%以下,企业抗风险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以上七个特点,是对近些年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简要总结,这些典型经验和形成的企业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和借鉴作用。这次现场会,我们还安排了陕煤化、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8家煤炭企业介绍他们推动转型升级发展的具体做法;明天与会代表还将现场参观考察智能化开采煤矿、煤炭分级分质利用、百万吨煤炭液化、煤制烯烃等,具有代表性的转型升级示范项目,希望各位与会代表,在参观考察中,结合本区域、本企业的实际,深入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转型升级发展途径。
     
    三、转变观念,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期。煤炭行业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放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煤炭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要以大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人力资本投资为切入点,为煤炭转型升级提供支撑;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着力点,重塑煤炭产业竞争新优势;要以统筹国内国外资源配置为依托,拓展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空间。
     
    一是要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创新发展理念的核心是要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理念,抛弃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强化市场意识和市场竞争理念,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要把科技创新摆在转型升级的核心位置,把增强技术实力作为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战略支点,加快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促进行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两化融合、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
     
    三是要坚持以安全绿色发展为宗旨。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推进能源革命,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加强煤炭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强化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加快推动煤炭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清洁高效转变。
     
    四是要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和吸引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产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产业发展道路。
     
    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关系煤炭工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推动煤炭行业发展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研究行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推动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发挥规划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的顶层设计。深入研究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和行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摸清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和面临的优势劣势,把握产业政策的走向,加强转型升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强化项目论证,统筹好结构与质量、效益的关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与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合理确定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转型升级的路径,充分估计转型升级的难度和风险,把握转型升级的时间和节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保障措施的协调性,确保转型升级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贴近企业发展的实际,转型升级的任务如期实现。
     
    (二)着力提升煤炭生产力水平,促进技术升级。当前,加快转型升级,重点是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要深入研究钢铁、建材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行业内企业优化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经验做法,在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提出符合行业企业实际的转型升级思路,深入研究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着力突破制约生产力提升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研究如何改造提升现有煤矿技术装备水平,促进煤炭生产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开采方向发展,实现煤炭价值链的升级,加快形成竞争新优势。
     
    (三)着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升级。要深入研究如何走多元化、高端化、高效化发展道路,促进煤炭与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深入研究煤炭主业和其他产业的协调互动机制,促进产业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着力打造高水平产业园区和特色项目示范基地,深入推进煤电一体化、煤焦一体化、煤化工、煤建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相互融合,促进煤炭深加工转化和全产业链整体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四)着力提升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绿色发展。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综合考虑区域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深入研究如何转变煤炭开发利用方式,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如何利用好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抓好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大原煤入洗比例,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推动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完善清洁生产机制,推广应用绿色开采技术,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力度,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五)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走开放合作发展道路。煤炭工业要转型升级,开放合作是必由之路。要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用全球视野谋划未来。要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法规、煤炭产业政策及国际贸易政策,系统梳理对我国煤炭企业“走出去”的影响,深入研究如何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在国际煤炭贸易中的参与权和话语权,研究如何增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推动煤机装备走出去和国际煤炭产能合作,提升设计、咨询、生产和服务水平,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更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培育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同志们:
     
    推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能源革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是煤炭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煤炭行业实现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必由之路。全行业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从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煤炭转型升级,为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实现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