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月下中秋
中秋的月亮,是四季轮回中最温柔的一次回眸。
当夏日的余烬在风里凉透,当第一缕桂香潜入行人的衣袖,天地,便为这轮月亮铺开了最阔大的舞台。白日的喧嚣如潮水退去,暮色四合,一种庄重的宁静在大地弥漫。人们不约而同地放下手边的琐碎,翘首望向东方那片渐染的墨色——像赴一个千年不变的约定,虔诚而静默。
月亮初升时,总带着几分犹疑。先是天边染上一抹淡淡的清辉,如同宣纸被清水濡湿的痕迹;终于,它姗姗地、却又无比坚定地,跃出了地平线。那一瞬间,仿佛世间所有的光华都收敛于它一身。那不是刺目的、霸道的亮,而是一种温润的、内敛的光,像一块被岁月摩挲得极其温润的羊脂玉,又像一滴巨大而晶莹、悬于天鹅绒幕布上的露珠。
这样的一轮月,是容不得你一人独享的。它天生便是一个情感的枢纽,连接着目光与目光,心思与心思。你看那月下,有多少人正和你一样,举着头,静默着,让思绪随着月光飘向远方?那月光,此刻想必也正照着故乡的老屋,照着异乡的窗棂,照着友人的书案,照着一切你牵挂与牵挂你的人。于是,这月亮便不再是天上的月亮了;它成了每个人心井中投下的一颗石子,漾开的涟漪里,全是悲欢离合的影子。
我忽然想起古人。在没有电、没有车的年代,他们的夜晚该是多么的纯粹,他们与月亮的关系,又该是何等的亲密。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寂寞与豪情,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与祝愿,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玄思与浩叹,无一不是对着这样一轮圆满的、无私的月。千百年过去了,人世几经沧桑,王朝更迭,悲欢演绎,唯有这轮月,依旧用它那悲悯而清澈的目光,静静地注视着大地,不增不减,无喜无悲。
月光也仿佛是有重量的,沉甸甸地,压得时间都慢了下来。平日里急促的步调,在此刻变得舒缓;心中纷杂的思绪,也被这清光涤荡得澄澈了些。在这光中坐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自己也成了一个自由的人,从日常的牢笼里暂时获得了赦免。
夜渐渐深了,风里有了更深的凉意。月亮已升到了中天,显得更高,也更远了,像一颗悬在宇宙深处的、冷静的心。它圆满得那样完美,那样不真实,仿佛一个轻轻一碰就会醒的梦。
我知道,今夜过后,月亮又会一日日地消瘦下去,天地将重归于忙碌与琐碎。但这一刻的圆满与清辉,却已沉入心底,成了一片不会黯淡的光源。它提醒着我,无论人间如何喧嚣,天上总有一份亘古的宁静与慈悲,在每一个中秋,如约而至。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