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佳文赏析 >

    晨光里的暖意

    2025-08-19 09:30 [佳文赏析]  来源于:南方电网云南曲靖会泽供电局    作者:张学香
    导读:每次奔忙于医院复查,时间不知道不觉偷偷流走。傍晚,落日的余晖又一次涂抹天际,一天悄然翻过。都说人生不过三万天,然而能真正走完这三万天的,世间又有几人? 幼年时懵懂,总嫌时光太慢,恨不能一夜长大;成年后,所求不过一方属于自己的蜗居;再后来,目
      每次奔忙于医院复查,时间不知道不觉偷偷流走。傍晚,落日的余晖又一次涂抹天际,一天悄然翻过。都说人生不过三万天,然而能真正走完这三万天的,世间又有几人?

      幼年时懵懂,总嫌时光太慢,恨不能一夜长大;成年后,所求不过一方属于自己的蜗居;再后来,目光又追随着儿女,盼着他们快快成长。待儿女羽翼渐丰,才惊觉光阴如白驹过隙,人生已然过半。到这“一事无成”的中年,一面为儿女的学业与健康忧心,一面又不得不为自己的健康奔波于医院。医院成了常来常往之地,在这里,身份被简化为“患者”,目的浓缩为“就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答案随着年岁的流转,被剥开层层外衣,不过是为了好好“活着”。

      又到我复查的时间,8月12日,为了赶在8点前到医院签到做相关检查,夜里四点半我准时起床赶往昆明,到达昆明时才7点半。因没有挂到主治医生的号,次日又调了闹钟,凌晨五点起床去医院加号。连续两天夜半三更起床,严重的睡眠不足,走在沉静的街上,明显感觉到头重脚轻。五点多钟的街巷寂静得只有环卫工人劳作的身影,街灯昏黄,偶有几辆摩托车呼啸而过,划破清冷的夜空。医院门口,已有人支起早点摊,却尚无食客。门诊大厅里,保洁员正赶在人群到来前认真地拖着地。偌大的一幢楼空无一人,唯有她一丝不苟挥舞着拖把,仿佛要将每一块地砖都擦拭得发亮。她说,这是她每天的习惯,也是她的本职工作,每天将这公共的厅堂当作自家的卫生用心打扫。

    六点差几分,整幢门诊楼仍沉睡在黑暗中,一对加号的姐妹悄然到来。六点过后,加号者才渐渐多起来,登记薄上最终落下了二十个名字。不到八点,钱主任的身影已端坐在甲状腺科的诊室里。这位被无数患者由衷赞为“好人”的主任,以精湛的医术、慈和的面容与高尚的医德闻名。在许多科室早已拒绝加号时,他始终为焦急的患者敞开一扇门,架起一条求医的“绿色通道”。两年多来,每次来复查,总能在诊室外听到患者们由衷的赞誉:“真是好人!”大家感念他的耐心、尽责与和对患者的一视同仁。一旦坐下接诊,便专注于病历与患者的检查单,四五个小时不起身,水杯都不曾见他带进诊室,更别说喝一口水了。

      看完预约的患者,他向二十位加号者诚恳道:“大家耐心等等,今天加号多,我尽力看完。下午还有手术,后面实在无法再加了,请多包涵。”我是加的第一个号,见他忙碌不息,利用本该属于他的休息时间为我们加号看病,我深感歉意,待他看结果间隙我轻声说道:“钱主任,我们加号辛苦您了,让您不能按时吃饭休息。”他摆摆手:“我理解大家,不少人是远道而来,不容易。我何尝不想都看完?实在是时间不等人。不是吃饭的问题,下午手术等着,中午根本没空休息。那些加不上号的,有时真不理解……”一旁的助手低声补充:“有次主任坐诊到下午一点半,仅匆匆吃了个馒头,便直奔手术台。”一颗医者仁心,却常要面对因加号无望而起的无名之火。走过许多科室,不加号是常态。加号本非医生义务,是钱主任的体恤与担当。我们患者,又是否常能体谅医生的不易?

      诊室外,一位七十六岁的老人从清晨六点多就絮絮地与我讲述着人生的道理及医院的见闻。她说二十多年前就知晓钱主任的声名:“那么好的人,总来麻烦他,真不好意思。”她不会用手机挂号,也不懂微信支付。问清就诊流程后,怕自己遗忘,恳请我将步骤一一写在纸上。老人翻出夹在小本里的旧照片,有她年轻时的,中年时的,还有一张三四岁时的全家福——她的父亲身着军装,英气凛然。凝视着童稚的自己,她眼波深处泛起怀念的微澜:“若是我爸爸还在世,该多好。”别的病人也凑近攀谈,老人指着我连声说:“这姑娘真是好,一个早上都在帮人解疑答惑。”待我就诊完向她道别,叮嘱她去一楼缴费,无需再送单子上来。老人抬手轻抚我的头发,纯正的昆明口音里满是暖意:“这姑娘,是个大好人哪!”每次复查,我都会结识几个新面孔,互加微信,日常遇到问题都会相互咨询。一次我不会挂另一家医院的号,在群里说起时,一位大姐便热心地在微信上对我说:“我老公挂过,他把流程截图教你!”

      人生在世,意义何在?不同年岁自有不同答案。细想下来,终归是为了那份“活着”的滋味,在奔忙中咀嚼悲欢。而生活里,有时一个不经意的援手,便能给予他人莫大的温暖,人生之路,何尝不是一种彼此搀扶的远行?那一声“好人”,便足以照亮彼此疲惫的身心。愿我们都心怀善意,做那举手之劳的微光,让这人间的角落,因点滴温情而更暖。这,或许便是活着更深的意义。
     
      本网通讯员:张学香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