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观看之后
近日,闲暇之余,又在网络电视上观看到了一部电视剧片名叫《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先被此片名吸引,后一集接一集的看下去了,共40集,倍感有兴趣,令人浮想联翩,收获满满,引发了诸多思考与联想。
李小曼是报社的同事。她大学毕业后进了厦门一家报社当记者,与开包子铺的母亲相依为命,由于忙于工作成了“剩女”,屡屡相亲未果;公务员舒一乐的爷爷奶奶将搬来同住,而外公外婆的生活也依赖的母亲,老人的负担让患有“恐惧症”的女孩不敢与一乐交往。相似的经历让一乐与小曼相互理解,很快结婚,但是两人的结合却将两个问题多多的家庭联系在了一起。为控制小两口大手大脚的花钱,老人们对小两口进行了“经济管制”,结果引发了一场“私房钱暗战”,为了弥补对女儿的亏欠,小曼的父亲支持女婿在工作上不断进取,本想期望一乐事业上能有大发展,却弄巧成拙。两个年轻人周旋在一群老人之中,问题不断,矛盾重重。最终,小曼与一乐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荣升为“父母大人”,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意义和复杂滋味,让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艾语自幼父母离异,每年上半年她跟着亲妈继父过,下半年他跟着亲爸继母过,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健在,如果她和一乐结合,就面临共同瞻养12个老人的困境。有“恐老症”艾语最终放弃了一乐一直追求自己的富二代尚伟志的怀抱。尚伟志的母亲早亡,只有一个家产亿万的父亲。尚伟志与艾语都是情场高手,都拼命想控制对方,是典型的“有情人终成怨属。”而尚伟志的富豪爸爸上梁不正,与儿子同一场婚礼上娶了第三人继母林芳,尚伟志和艾语这对小两口在与继母林芳的斗智斗勇中,逐渐加深了感情。原本谁都不看好的婚姻,居然瑶瑶 晃晃地一直走下去了,而他们在姻姻中重新认识了生活中真正的相爱。艾语与尚伟志各自有了新的成长。 该剧由北京电视台、上海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阳新概念影视传媒有限公司2013年出品。主演有:李健、童瑶、刘一会、曹征、彭玉、许娣等。 二、演员与角色 李小曼饰演者童瑶;舒一乐饰演者李键;艾语饰演者刘一含;尚伟志饰演者曹征;刘慧娟饰演者彭玉;王喜贞饰演者许娣;林芳饰演者代乐乐;李冬梅饰演者艾丽娅;尚振国饰演者张晨光;舒前进饰演者吴连生;舒有福饰演者谢文元;罗金凤饰演者何曙霞;王金明饰演者苏廷石;郭向东饰演者牛飘;黄艺饰演者赵珈琪;郭小奇饰演者尹雨航。 三、观后感悟 该剧以李小曼与“经济适用男”舒一乐、艾语与“富二代”尚伟志两对80后的情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1:6家庭”中80后独生子女面临的事业、爱情、婚姻、家庭等一系列问题。 该剧是一部深入探讨独生子女一代面对家庭责任和社会压力时的电视剧。该剧通过两对80后夫妻的生活故事,展现了他们在处理家庭关系、工作和个人生活的挑战与成长。 剧中,李小曼与舒一乐、艾语与尚伟志这两对夫妻的生活轨迹相互交织,共同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尤其是与六位老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带来的挑战,这种剧情没置不仅展示了独生子女在赡养老人问题上的压力,也反映了他们在维护家庭和谐、处理家庭内部矛盾方面的努力。 此外,该剧还触及了现实生活的前瞻性话题,如老龄化社会的瞻养问题、城乡差异等,使得观众能够在观看电视剧的同时思考自身的生活状态和家庭责任。剧中的情感表达深刻,能够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找到共鸣,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总的来说,《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不仅是一部家庭伦理剧,也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现实题材作品,通过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反映了现代家庭在面对各种社会压力的真实写照。 四、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 做为60后的我,见证了计划生育全过程。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1979年提出,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挖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定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到了21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做了一些调整。由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已到达适婚年龄,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的,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计划生育禁止生二胎的时间段为1980年至2015年,最严重的年份是1983——1993年。计划生育政策推行40多年来,从提倡“一孩”到逐步放开“单独二孩”,直至全面放开二孩,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演变史”,据权威部门公布:这期间中国少生了4亿多人。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同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作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李金亮 第九届半朵中文网入驻作家; 笔名网名:木子人几;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曾在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能源公司南露天煤矿供职; 中国煤炭新闻网2018-2019年度优秀记者通讯员,2022年度东北能源网优秀通讯员;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于河北省黄骅市旧城镇;在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八十年代中期,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原阜新矿业学院)。其后一直从业于内蒙古霍林河南露天煤矿至退休;曾兼任中国生产力学会会员、通辽霍林郭勒作家协会会员、科尔沁部落群资深成员;作品体裁涉及论文、报告文学、通讯、消息、散文、随笔、言论、文艺作品等,累计达数百篇,篇目已达三万余字,多次在征文活动中获奖,其耕耘业绩入编《当代中国人才库》等十多部大型辞书。2022年2月结束职业生涯,退休离岗,告老还乡,颐养天年。爱好写作,小有成果 ,常有作品发表。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