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城的女儿与改革共成长
美丽的草原煤城霍林河,蕴藏着千百万年的乌金。我的父亲在十八、九岁的年纪里,响应祖国的号召在吉林老家参军。适逢1978年时,祖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部队接到国家指令开发建设霍林河煤田,父亲随部队来到这里,成为最早一批霍林河的建设者,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仁人志士共同建造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建设的千万吨级露天煤矿。 那时的条件极为艰苦,住在自己支起的帐篷里、板房里,吃着煮不透半生不熟的玉米馇子。实在过于寒冷,就迎着能将人吹走的大风,修筑“地窨子”。1984年我就出生在“地窨子”里,在模糊的记忆里父亲是典型的“煤黑子”,每次下班回到家里,只有牙齿是白的;我的家棚顶上、土炕炕头和窗户,都是过新年时用报纸糊的。那时父母的收入加在一起就一百多块钱,火柴五分钱一盒,馒头一毛钱三个。 1990年我七岁时,我家搬进了沙尔呼热镇职工楼房,有明亮的白炽灯和集体供暖的暖气,父母的工资连着涨了几番,冬天也终于有了水果和除了白菜土豆外的其他蔬菜。我的父母攒了一年的钱,又问人借了五十元,到两万平的民族商场购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电视机是熊猫牌的,让我觉得它就像国宝熊猫一样珍贵。每天晚上我的家里都会聚集好多邻居来看电视,看《新闻联播》、看电视剧,到了晚上十一点电视屏幕显示再见时,才都依依不舍的离去。 2004年我考入通辽市内蒙古民族大学中文系,大学生是在我父母双方的家族里绝无仅有的。这与我从小在霍林河符合国家正规标准的小学、中学里学习是分不开的,也是弥补了父母学历上的遗憾。2007年我大学毕业,得知家乡正是需要人才之际,拿到毕业证书马不停蹄地赶了回来。我的家乡天还是那样湛蓝水还是那样清冽,我从稚气的孩子成长为有识的青年,我回来了,回来建设你,愿意用尽我所有的学识与力气,同我的父亲那样。 常言道,一滴水可见太阳,岁月的长河从不停息。一年年一岁岁,我的成长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的生活见证改革开放的成果:从我记事时住的“地窨子”到现在的楼房鳞次栉比;从沙尔呼热镇的小小地盘到现在兴建新老城区;从传话基本靠吼到现在的4G手机遍地;从黑板粉笔到多媒体教学;从驴车、牛车到私家车普及。鸿雁湖波光粼粼、可汗山巍峨耸立、芍药谷国内闻名,几多变迁、几多发展,霍林河从莽莽荒原,发展到现今的年产1800万吨生产能力的大型露天煤矿,积极打造露天煤业第一股的响亮名片,在国家电投和内蒙古公司的领导下,做实做细企业发展,勇担煤炭核心重任,注重生态修复。通过加大投入、创新驱动、工艺优化等手段,最大限度降低煤炭开采和运输等过程的环境污染,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统领,坚持环境保护和生产同等重要的理念,奔跑在效益和环保共赢的双车道,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煤矿工作的我时时发现着矿区的改变,很多煤灰粉尘大易患矽肺等职业病的岗位基本换成机器刷卡或者电视监控,减少了人机接触的危险、增加了机械看护的频次,可直接减少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大型设备的更新换代,员工工作环境的改善,高科技智能软件的运用,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轻松便捷起来;微信里建立的工作交流群让所需图片影像更加清晰的反馈问题,各工种工人应急处置卡与岗位责任制变身小小的二维码,手机一扫信息立等可知;GPS矿山生产管理系统技术难题的攻关、首列集装箱煤炭专列成功发出,无不给矿区人民带来喜悦与活力。身为80后,我们所拥有的幸福感来源于与改革开放的祖国共同成长。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让我们骄傲自满,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祖国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创造出来的这一切。在这样一个和平发展的国度里,我们可以乐观、自信的为我们的理想而奋斗。我的父亲虽然已经退休,但仍时刻关注着祖国改革大发展,时常教育我们要持续奋斗坚持学习,继续建设矿山和家园。习近平主席说: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把蓝图变为现实,将改革进行到底,无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厉害了我的国》等影视作品的播出,也让我们清楚看到祖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时代在召唤草原煤城的儿女,我们不仅仅是新时代的受益者见证者,更是设计者建设者,让我们不断地自主学习新思想新技能,以追求卓越的工匠思想主人翁精神发展我们的事业建设我们的企业,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将草原煤城又好又快的建造成国际一流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网通讯员:周帅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