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写作杂文 >

    感动中国,传承精神——《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2018-05-09 15:55 [写作杂文]  来源于:昌吉路政海事局    作者:宋文蛟
    导读:2018年3月1日晚20时,中央电视台播放《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颁奖典礼。获奖人物执着坚定的眼神和字字珠玑的话语,我分明看到平凡中的伟大、无畏中的崇高和坚韧中的执著。没有豪言壮语,他们用自己实际行动讲述了一个又
           2018年3月1日晚20时,中央电视台播放《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颁奖典礼。获奖人物执着坚定的眼神和字字珠玑的话语,我分明看到平凡中的伟大、无畏中的崇高和坚韧中的执著。没有豪言壮语,他们用自己实际行动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诠释出了人性中的至真、至纯、至美。使我情不自禁地流下感动的泪水。

           每一位获奖者都让我敬佩感动,让我心怀温暖,让我泪流满面。新时代海归报国的楷模黄大年,绝壁凿天渠的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苦干实干的人民好公仆廖俊波,将毕生积蓄捐教育的87岁的院士卢永根,与勇斗歹徒不幸致残的妻子三十载濡沫相惜的“中国好人”谢海华,一家两代半个多世纪坚守祖国雪域边陲的卓嘎和央宗姐妹,守卫祖国海疆的轰6K“超大胆”机长刘锐,爱国爱乡的台湾籍党代表卢丽安,匿名捐款15年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海岛医生“好人兰小草”王珏,火海中舍生救人不幸牺牲的英雄消防员杨科璋。此外,颁奖盛典还向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致敬,是他们的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变林海的奇迹。我被获奖者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忘初心、精忠报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神所打动。使我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极大震撼。

           颁奖典礼一幕:当我看到87岁卢永根院士,身患癌症,撑着孱弱病躯,在夫人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取出来,分别输密码、签名,历经一个半小时把8809446元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卢永根院士躺在病床上说:“为国家支援搞现代化,不把教育搞起来,强大起来,是不可能的。”“是党培养了我,把财产还给国家,是我最后的贡献。”当卢永根躺在病床上接受采访的画面出现在大屏幕上时,许多观众留下感动泪水。

           当我看到卢院士的家,四室二厅房子没有装修,破旧的木沙发、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蚊帐用的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几张还在使用的椅子,用铁丝绑又绑。可想而之,家庭生活异常俭朴。他没有把财产留给子女,而是慷慨将自己财产全部捐献给国家。

           1980年,卢永根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留学两年。母亲,哥哥劝他留下来,但被他拒绝了,告别海外亲人,回到中国。卢永根坚定地说,“我举起右手,面向北方、延安就在北方,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中国人是守诺的,我向党、向人民作过许诺,自己要遵守。”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看到现场许多观众流眼泪,有的用手帕擦拭眼泪。

           由于身体原因,卢永根未能亲临颁奖典礼现场,主持人白岩松通过现场连线采访了卢永根院士的夫人徐雪宾教授。当徐教授拿出卢老的遗体捐献卡,并表示“我觉得他捐献遗体,是最后一次做出自己的贡献,我跟他一样”时,现场近千名观众用雷鸣般的掌声表示对二老敬意。白岩松感慨说道:“你们成为最彻底的无产者,你们把财富捐给了农学院,将来还想把自己的身体捐给医学事业。”

           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一名老科学家,用无言的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我为这样一位无私奉献的老科学家点赞。卢教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爱国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能力和深厚的仁爱之心,书写了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精神史诗,展示了杰出教师的光辉风采。

           颁奖典礼有一个难忘的场景:贵州遵义草王坝村,干旱缺水、贫穷落后。1958年,23岁黄大发发誓:“一定要想方设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要让村里生活变个样。”1962年,黄大发带领群众打通了116米的隧道,在修修补补十几年后,没有将河水引入草王坝。1992年,黄大发再次修渠,说道:"修不通,我拿命来换”。在修擦耳岩段时,一处悬崖峭壁无法施工,专业技术人员都不敢下去。黄大发二话不说,把麻绳系在自己身上,让人拉着吊下悬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干活。黄大发带领村民和施工队沿着悬崖峭壁一寸一寸凿,一尺一尺敲,终于打通一条总长9400米,地跨3个村,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悬崖的“生命渠”。1995年,当清清粼粼的水,第一次满满当当地流进了草王坝村,流进了亘古干旱的坡地。不仅解决了数百户群众人畜饮水难,还可满足稻田灌溉用水。草王坝从此旱涝保收,彻底结束了滴水贵如油的历史,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幸福的希望。白岩松问黄大发:“您打算干到90岁还是100岁?”黄大发铿锵有力地说:“活一天就干一天!”

           黄大发用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不等不靠的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展现了百折不挠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他是艰苦贫困山区中苦干实干引领群众奋力脱贫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时代楷模。

           颁奖典礼还有一个感人的情节: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卓嘎和央宗姐妹的父亲桑杰曲巴翻山越岭,为前线部队运送弹药和给养。1963年,党和政府考虑到玉麦乡的困难,在条件相对较好的日拉山另一侧的曲松乡盖起新房,给他们分了粮食和牲口,让桑杰曲巴带着全乡人家迁到那里居住。1964年,桑杰曲巴和妻子就背起两个女儿,赶着牛群,翻过日拉雪山,回到了玉麦,回到了他们世代生活的家园。玉麦,只有他们一户人家,父亲桑杰曲巴一边放牧,一边巡逻,一边把自己缝制五星红旗,沿路挂在国境线上。有国旗的地方就是中国。1978年腊月,大雪封山,桑杰曲巴的妻子在翻越雪山,不幸去世。第二年,家里最小的妹妹,在翻山运粮的途中,被暴风雪永远的淹没,被冻死。两姐妹也曾向往走出大山,但父亲的执着深深打动和影响了央宗和卓嘎:“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上就没有人了,我们放牧,也是为祖国守边疆,这是国家的土地,我们要守好!我们守着,就守住了这片国家的土地。”2001年,父亲桑杰曲巴去世,央宗和卓嘎接过父亲的马鞭,继续生活在玉麦。一个家,两代人,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告诉我们: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祖国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少!如今,玉麦全乡已增长至9户32口人,人人都是义务护边员,巡边守边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玉麦人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我想,是什么让两代人在荒无人烟的高原边地默默守护?我想,是坚持守边护边报答党恩的精神传承,更是发自内心守护祖国领土的坚强决心。在他们内心,高原的发展变化翻天覆地,人民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脚下的土地是祖国的前哨,扎根边陲守护国土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园。

          《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传递着信仰与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如一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温暖人们的心房。获奖者虽然来自不同岗位,为了自己的理想,无私奉献,坚持守候,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他们是祖国的骄傲,民族的灵魂,人民的榜样,新时代需要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用行动诠释民族精神的中华儿女。

           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党员干部、一名路政执法人员。已经把《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看成我人生前行修养和努力工作的催化剂、助推器。我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榜样力量化为精神动力,付诸学习实践,作出自身努力,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用实际行动展示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贡献。

            本网通讯员:宋文蛟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