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通讯特写 >

    放歌乌鞘岭

    2021-03-26 09:47 [通讯特写]  来源于:中铁五局    作者:杨小泉
    导读: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回味曾经战斗过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兰武二线乌鞘岭特长隧道的建设历程,回味中铁五局四公司建设者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战斗精神,不禁感慨万千。 乌鞘岭特长隧道全长20.05公里,是兰武二线重点控制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回味曾经战斗过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兰武二线乌鞘岭特长隧道的建设历程,回味中铁五局四公司建设者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战斗精神,不禁感慨万千。

    乌鞘岭特长隧道全长20.05公里,是兰武二线重点控制工程,当时是亚洲第二、全国第一长山岭铁路隧道,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我是2003年3月5日从四川成南高速项目去的乌鞘岭。乘坐的是当时时速60、70公里的绿皮火车。列车过秦岭几个小时后,天就慢慢地亮了。放眼窗外,映入眼帘的是光秃秃的山包黄黄的大地低矮的民房,与四川随处绿色铺满大地的景色截然不同。我是第一次去到西北,心中也如窗外空旷的山野一般,感觉有一种无尽的苍凉。

    到了兰州,转乘去往武威的汽车去项目部。车经过乌鞘岭时,我瞅见一块刻有海拔3000米字样的界碑,时值三月,南方已是百花吐蕊、含苞待放,可这里,依然是未融尽的残雪,空气中弥漫着寒冷的味道。在龙沟下了汽车,步行到项目部需要四十来分钟。提着行李箱,走了不过五分钟,就气喘吁吁了(后来才知道是高原反应)。这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会叫会哭的风,像一把把沙子抽打在脸上、手上,只觉得无尽的寒冷像无助的婴儿,直想钻到你的心里。

    到了项目部,来打前站的也不过就十来人。找到管理员问到住处,暂时安排在办公室的一个房间里。我们项目部的住房是租用原老乌鞘岭隧道的一个工务段用房,很久没用了,所以需要重新翻修,比如地面硬化啊、炉火通道的疏通等。我住的房间刚刚硬化不久,因为天气寒冷,久久没有干,只能临时将就。

    晚饭是在食堂吃的。虽然是在室内吃的饭,但是仍然抵不住那冷彻骨髓的寒意。我的浑身都在颤抖着,连我的牙齿也禁不住碰的“磕磕磕磕”响。因为冷,又是前期筹备,没什么娱乐设施,吃了饭就到了床上。咋一躺倒那冰冷的床上,就如躺在冰窖子上。我内衣裤也没脱,浑身如筛糠一般,在床上裹着被子捂了近一个小时,才隐隐有点暖意。
    迷糊到了天亮,瑟瑟地起床,叠被子的时候,偶然翻了一下床单,发现被褥上都还结着冰碴。没办法,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前期工人来的频繁,有时一天来几个人,有时一天来十几个人,这样持续了有半个多月。这期间,作为办公室的我,首先得满足到来人员的吃住问题,买床上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办公用品,忙的不可开交,还要管食堂,接待,现场的有形化建设,日常公文处理,等等等等,忙的都忘记了寒冷。
    人来了,首先得住宿,得吃饭。项目部还好说,工地上,就非常的不容易了。乌鞘岭隧道10#斜井,负责人是余小林,魁梧的身材时时都显现着他的疲惫,经常青紫的嘴唇是典型的高原反应。可是没有因为这一切他就退缩。他带领着七八个先头部队队员搭帐篷,修便道,争取早日进洞施工。
    这一晚,劳累了一天的他们裹着衣裳就休息在工地上简易的帐篷里。凌晨三点左右,狂风大作,直至掀翻了他们的帐篷,七八个兄弟伙每人顶着一床被子,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冰天雪地里等待着项目部的救援。项目部闻听消息,项目党工委书记朱光明带车到了现场,将工地的同志们接到项目部挤着住下。当看到他们青紫的脸庞和瑟瑟发抖的身体,项目部的同志们都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这里是极寒地区,尤其是在冬季,土层都冻到地面1米以下,所以给便道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项目副经理罗雪峰主管便道施工,他每天早出晚归,随时都身穿一件绿色军大衣,干裂的嘴唇上充满着对水的渴望。冻土施工困难,他就想办法用炸药来炸开冻土,保证进度大大加快。就这样,2、3公里的便道被一米一米地足足花了近一个月时间终于修好。

    修路用炸药要对冻土打眼,才能装药放炮。正月初六,下午四五点钟,我们的宝贝设备空压机才到工地。当时,修便道的工人在正常上班,搭建板房的工人也正在紧张的作业,没人给卸车。电话一到项目部,项目经理敖春明、书记朱光明和其他几位同志一起到了卸车的地方。没有吊车,他们只有用最原始的办法,找木板、找抬杠、找绳子,就这样手拉肩扛,用了2个多小时,才安全地将空压机卸下了。当他们听着空压机“突突突突”的响声时,早忘却了卸车的艰辛,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便道修通的那一天,一向“抠门”的项目经理敖春明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值得庆祝,应该给大家奖励!大家都十分兴奋,静静地等着他宣布给大家什么奖励呢,他却说:今晚,项目部请大家去古浪县城洗澡。虽然没有金钱的奖励,但是,当这帮已经二十多天没洗过澡的汉子们一听到这消息时,还是禁不住欢呼雀跃起来。

    温暖的水流流过建设者们的身体,涤荡着人们的心灵,他们知道,更加艰巨的任务在等待着他们。

    乌鞘岭,藏语称哈香聂阿,意为和尚岭,海拔3562米,素以山势峻拔、地势险要而驰名于世。历史上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唐玄奘西天取经,都曾经过乌鞘岭。这里历来是经营河西的屏障,它的地理、地形、气候十分复杂。周围的马牙雪山、雷公山寒气常侵乌鞘岭,故而形成高山严寒气带。项目部所处的小龙沟,已在乌鞘岭西坡脚,临古浪县城20多公里。但这里常年植被稀少,远山长年积雪,近山长年荒草,即便是盛夏,草皮的绿色也只能勉强覆盖住裸露的黄土。所以海拔虽然不是很高,但是氧气却极为困乏。

    到乌鞘岭一个月,我的口痰、鼻涕中始终带着血丝,时间久了,手指的指甲盖和血肉出现大的缝隙。更为恐怖的是,10#斜井的劳资员张光林,他的手背就如树皮一般,皮与皮的缝隙间还时常有血水流出,给人极为恐怖的感觉。可是我们都没有退缩,没有认怂,下定决心要参与到这特长隧道的施工中去。

    很快,我们进入横通道施工了。2013年5月12日,我们施工的12#斜井单口月掘进502米,创下了当时同类隧道施工的全国纪录。铁道部乌鞘岭隧道建设指挥部、五局在12#斜井工地召开表彰会议,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乌鞘岭隧道F7断层是整个乌鞘岭隧道施工中地质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地段,被专家誉为“活断层”、“地质迷宫”。自2003年9月17日进入F7断层施工后,五局四公司参建员工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施工进度一直保持正常进展。到2004年3月底,项目部已经完成F7断层掘进487米,完全满足部总指下达的节点目标。可自4月份起,在F7断层施工中受到了高地应力的强烈挤压,致使已初期支护的部分地段出现了罕见的大变形,直径25的钢筋直接折断,工字钢直接扭成了麻花,变形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同时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随着地应力的加速,变形量的增加,施工被迫中止,已经初支的部位也出现了局部垮塌。部总指当机立断,作出了回填变形段隧道的决定。

    早回填一段就早一点减小地质破坏的损失。可由于隧道空间有限,机械作业受限,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才行。项目部党工委立即发出了攻坚号召,要求所有的党员、团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力以赴加入到隧道回填的战斗中去。就这样,一边组织自己管理人员、一边征得当地老百姓的支持,前前后后共组织1000余名劳动力加入到隧道回填工作之中。对内部管理人员,实行2班倒换班制,对当地老百姓,实行当日劳动当日结算的方式。财务人员住到了施工现场,每天有大量的人员持票兑换工资,就这样,仅仅用了3天72小时,就完成了变形段隧道回填的施工任务。

    F7断层变形段的施工受阻引起了铁道部领导的高度重视。铁道部专家组、设计院及铁道部乌鞘岭隧道建设指挥部专家多次到现场考察,进行方案论证,最后决定在F7断层旁侧再开挖一个与平导平行的迂回导坑,以探明地质、释放地应力,给正在施工的平导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四公司项目部成立了迂回导坑快速掘进、F7断层变形拆换攻关、隧道衬砌攻坚三支青年突击队,组建了锚杆施作、量测及变形控制、控爆及支护、迂回导坑机械化快速施工、变形段安全拆除、F7断层快速衬砌等六个科技攻关小组,全面攻克F7断层施工难关。由于组织有力,迂回导坑施工进度逐步加快,平均月完成掘进110米以上,并于2004年9月30日实现了胜利贯通,比铁道部建设指挥部阶段目标提前9天,为下一步顺利穿越F7断层、确保隧道右线2005年10月建成通车总工期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乌鞘岭隧道的顺利建成,是“人定胜天”的真正实践。参与乌鞘岭隧道建设,是工程人的无比荣幸。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引领下,我们五局健儿不辱使命,为河西走廊上的乌鞘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网通讯员:杨小泉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