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手工匠“王大拿”
走进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管片制作项目部生产车间,总会看到一位身形魁梧、满身油污的中年人来回在管片生产线两头不停走动。他朴实无华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丝不苟的严肃,专注地盯着每一个机械运动的轨迹,这样的工作状态已伴随他在管片厂走过了10几个春秋。他就是管片厂工程队副队长王海生,同事们都亲切地叫他“王大拿”,今年49岁的他,是一位地道的天津汉子,外表粗犷,却有一颗细腻的心,任何一个细小的隐患在他眼里都无处躲藏。
闲不住的“王大拿”
初到管片厂的王海生,负责给领导开车。有着20年驾龄的他不仅是个老司机,还是修车的好把式。由于从小就对机械设备感兴趣,相比一般人,他对机械的敏感度也很高。厂里的车辆打火发动,他一听,就能基本判断故障所在。开小车司机,有时候极为忙碌,但也有较多的空闲时间。王大拿闲不住,只要有时间,他就喜欢往车间里钻,观察生产线运转、询问工人设备运转原理、帮助一线同事分析设备故障……久而久之,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管片制作项目经理李献忠发现了他的这个特长,决定调他到生产一线大展身手。
倔强的“王大拿”
“倔强”是王海生性格中最鲜明的特点,然而在工作中,这却是他解决问题的“法宝”。不服输,爱较真儿成了他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爱发明的“王大拿” 2011年夏天,项目部成品管片大量出厂,盾构方打来电话反映,有个别管片毛孔不通畅,影响螺栓穿过。盛夏时节,炎热难耐,为了尽快处理好这一问题,工人们在闷热、潮湿的涵洞内进行贯通作业,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不到十分钟就衣衫湿透,十分辛苦。王大拿仔细琢磨,不断尝试,终于在振捣棒的工作原理中得到启发,选择振动器的软轴作为冲击钻的软连接配合金刀头,导向套管和动力装置组合而成,克服软抽选择制作难题,成功研制出新型弯曲冲击钻,弯曲冲击钻的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了管片手孔堵塞的贯通工作,此项成果于2015年5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实用新型名称:管片弯孔钻机)。 该设备由钢筋自动运送架、控制台、液压切断机、自动存放架四部分组成。与原先设备相比,钢筋放入上料架即可自动上料并完成切断,操作人员由以前的3人减少到2人,钢筋一次切断数量由3根增至4根,切断速度提高近4倍,效率提高三分之一,故障率降低了2/3,刀片与枕台误差由原先的5mm降至1mm,同时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且维修成本相比以往切断机的也有大幅降低,研制成本只相当于购买普通液压切断机费用。仅此项成果就为项目部节约开支30多万元。该项成果成功申报国家专利并于2015年9月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钢筋自动液压剪切装置)。 奉献的“王大拿” 多年来,王海生正是靠着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执着的职业信念,怀揣着一颗为企业创效的心,坚实的走着每一步。他不仅成为机械设备的“好大夫”,还成为创新增效的“发明家”,他让机修师这个在别人眼中又脏又累的工作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本网通讯员:刘超 伍振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