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行业论文 > 社科论文 >

    我国镇域经济发展要素差距分析

    2017-08-15 09:15 [社科论文]  来源于:互联网    作者:韦秀
    导读:【摘 要】镇域经济是在镇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
      【摘 要】“镇域经济”是在镇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以农村经济和农业为主体,由一、二、三产业等构成的复合系统,是一个镇域范围内各类经济的总和,是一种区域经济。镇域经济是以乡镇为中心形成的开放经济系统,是镇域范围内各种要素体系。它起着联系城乡经济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同时,目前我国镇域范围内还没有近40万个村民委员会,镇域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近60%。因此,加强镇域经济理论研究,推进镇域经济科学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以及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镇域经济;发展要素;差距;分析 
      镇域经济的发展,是多种要素科学配置、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该地区自然禀赋条件、人文条件、人力资源条件、政策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有机系统。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人力资源是关键,政策条件是动力,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资本要素 
      (一)资本要素来源 
      资本要素,主要来源于家庭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外国直接投资能够通过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等多种途径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阶段,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例如日本、亚洲四小龙在60、70年代的崛起。 
      (二)资本要素差异 
      1.国内投资差距是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FDI(外国直接投资)在区域分布上的不均匀也是造成地区经济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FDI排名前十位的都是沿海较发达省市,依次为: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天津、山东、辽宁、北京、河北、浙江。投资于东部发达地区比投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能够产出更高的经济效率(政策、区位、沿海、港口、人才和资本存量优势)。东部政策优势吸引大量外资,而西部则落后于东部,FDI的分布东部沿海比重远远超过西部区域。 
      2.国家层面的资金投入流向率先支持东部发展。资金流向上一是中央的资金向东部投入多,同时出现大量资金从西部向东移的现象(东部市场环境、投资环境、人才环境都优于西部,在西部�Y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产生了低位效益向高效益的转移――出现大量资金东移的现象)。 
      3.金融中介机构的信贷资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外资对我国势济增长的影响居次,股票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小。从金融系统支持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于分融机构和外资的作用,对股票市场的依赖程度则相对较弱。 
      因此西部地区可以发展加强自己的金融中介体系(例如:广西北部湾银行、北部为保险等),同时,中央可以干预西部地区的金融贷款利率等或加大对西部的放贷规模。从长期看、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调整投资的空间分布就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处理好国内投资和国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应着重转变:改变那种一味吸引外国投资,而忽略利用国内资金的做法。要形成外资和国内资金并用的局面。 
      (三)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发展策略 
      1.从长远看,应更多地审视改善投资软环境和放宽对外来企业(包括外商)的经济限制。在吸引外来投资的措施上,应以改善投资环境、提供平等国民待遇为政策取向,为国内外投资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善中西部落后地区的投资环境,提高单位资本投入的总体回报率。 
      2.提高引入资本的技术含量,促使外部投资充分发挥推动本地经济增长的作用。提高投资的市场化程度,这是增强投资效率、提高投资质量、加快地区产业升级速度,防止将有限的资金过多地投入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去、努力发展适合本地特点的先进性产业,使投资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3.形成产业集群(资源集中于一点、形成点的突破、带动面的起来)。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工业化的有效突破口,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在我国很多地方已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动力”。促进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聚集。如何创造“软环境”使中西部农村劳动力向当地城市转移可能是中西部发展加着力解决的问题。只有当中西部地区拥有自己的强大制造业,东西地区的制造业份额才有可能趋同、地区差距才有可能缩小。 
      二、劳动力要素 
      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及其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主要来源于区域内自有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如迁移和打工等因素。例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过的腾飞。所谓“东亚模式”引起全世界关注,它们也由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克鲁格曼批评其发展模式不是靠资本、技术,而是靠大量的劳动参与和长时间的工作所积累的财富,即劳动人口数量+劳动时间(含人口增长率、劳动人口的参与度、小孩妇女加入工作、工作时间延长、强度加大等因素)。劳动力要素即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区域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1.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抒尔茨和贝克尔首先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有两个核心观点,一是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二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2.人力资本秉赋的差异是一个影响经济增长率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的衡量有多种方法,人力资本包括教育,健康,小学和中学入学率、人识字率。高人力资本是指有技术专业知识的工作者占主体、占社会的大头,财富分配将更平均。目前我国低技能、低人力资本的劳动力占社会结构大头,其获得回报的比率很低,大部分被企业主或高管占有。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