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再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岗矿工面临着再就业难的困境。下岗矿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从事着具有生命风险的工作,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岗矿工的再就业问题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如何促进政府、企业、下岗矿工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协调,对下岗矿工的再就业问题的妥善解决有着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下岗矿工 再就业 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025-01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定义
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一概念的阐述,鲍文、李洁(2004年)认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竭期三个阶段是资源型城市所要经历的三个节点。其中与资源枯竭型城市对应的就是衰竭期”[1]。姜春海(2006年)则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指的是“资源已经被开发至末期,剩余的资源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只能维持大概五年左右的开采,其城市的资源已经不具备开采潜力的城市”[2]。
综上所述,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由于我国资源型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其资源,在大规模的开发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与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远大于一般城市。第二,城市主导产业逐渐衰退,替代产业尚未形成。随着资源的枯竭,主导产业逐渐衰退甚至停滞,有发展潜力的替代产业或新兴产业又没有得到及时地扶持和发展。第三,下岗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因为资源枯竭与主导产业的衰退,随之而来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闭坑矿井的显著增加,大幅度上升的失业率,严重不平衡的劳动力市场供需。
二、下岗矿工再就业现状
煤炭业的发展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进入市场经济后,煤炭业因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所累积的问题日益凸显。煤炭业的早期发展片面追求速度与规模,致使煤炭业的发展不堪重负、尾大不掉。目前,20世纪中期建设的国有矿山,已有2/3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闭坑,390座矿城中有50座资源已经衰竭,300万下岗职工、1000万职工家属生活受到影响。[3]并且,随着进入老年期和枯竭期的煤矿数量越来越多,下岗矿工的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届时,面临的矿工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将更加艰难。
三、制约下岗矿工再就业的因素
(一)产业结构不协调,工业综合发展程度低
资源型城市一般都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协调,缺乏多元化发展。在城市发展的早期,便将自身定位为资源型城市,忽视了其他产业的扶持与发展,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不协调;煤炭行业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没有能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使资源型城市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的后续动力。
(二)资金投入不足
下岗矿工的安置和下岗矿工的再就业等问题的妥善解决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充当坚强的后盾。然而,资金短缺却是目前资源枯竭型城市所共有的主要问题。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必然依托资源企业,但随着其资源的枯竭,企业的经济效益逐渐下降甚至亏损,企业无法实现扭亏为盈就只能关闭破产从而导致了城市发展缓慢,进而限制了下岗矿工的再就业和产业转型。
(三)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
解决下岗矿工再就业问题,依靠市场是根本。市场在配置劳动力资源上发挥着基础作用,发挥好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辅之以政府宏观方面的调控,才能解决好再就业问题。目前劳动力就业市场还存在诸多不足,如信息滞后不通畅等,没能为下岗矿工提供好服务,使下岗矿工再就业陷入困境。
(四)下岗矿工素质偏低,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符
煤炭的生产需要矿工投入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矿工常年从事采煤,职业技能单一,并且大多数矿工来自农村,教育受限,因此普遍素质不高,甚至部分矿工没读过书。他们从事采煤尚可,但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要求。[4]在劳动力市场中没有核心竞争力,这无疑使其顺利实现再就业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因为文化水平不高,理解和接受能力偏差,矿工们很难在短期内学会一门技能,使矿工再就业陷入两难困境。
四、促进下岗矿工再就业的对策
(一)充分调动下岗矿工的主观能动性
不仅要转变就业观念,引导下岗矿工积极主动地挖掘市场潜力,更要引导矿工提高自身的技能,使自身符合社会、市场的要求。[5]与此同时,政府应实施积极的再就业政策,为矿工提供各种培训。总之,矿工通过再就业培训,拓展再就业的途径与门路,并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再就业问题得到解决。
(二)注重社会和市场的调节功能
再就业问题,不能过分依靠政府采取行政的办法。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需要靠市场,让政府出资来扶持是不现实的,当然也不能只是强调企业的规模,而不注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是要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多元化平衡发展,集中精力发展可吸引大量矿工再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
【参考文献】
[1]鲍文,李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06).
[2]姜春海.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三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6(05).
[3]宋超,张飞,林媛媛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岗矿工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2.
[4]王志宏,朱云.资源枯竭城市下岗工人再就业障碍分析[J].资源产业,2004(01).
[5]王实.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J].辽宁经济,2006(08).
(编辑:东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