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行业论文 > 金融论文 >

    石油定价机制经济学分析

    2016-08-31 09:26 [金融论文]  来源于:互联网    作者:互联网
    导读:目前我国石油能源的现状形势严峻。一方面我国的石油不论是当前的生产量还是石油的总体储存量都是严重短缺的,2005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占石油消费量的一半,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存储量相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还远远不能满足;另一方面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低下,大部
      目前我国石油能源的现状形势严峻。一方面我国的石油不论是当前的生产量还是石油的总体储存量都是严重短缺的,2005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占石油消费量的一半,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存储量相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还远远不能满足;另一方面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低下,大部分企业依然是粗放型的成长模式,设备陈旧,节能意识差;同时石油资源的回采率低,浪费严重。这种自相矛盾现象后的原因是我国石油能源的定价机制不完善、不健全。 
       
      一、我国现行石油定价机制 
       
      我国现行的石油定价机制始于1998年。当年6月出台的《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汽油、柴油由国家计委以进口完税成本为基础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确定零售中准价,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再上下浮动5%(后调整为8%)的幅度内确定具体零售价。由于没有经验,所以当时参照国际主要的、发展成熟的新加坡石油市场作为国内石油定价的基础。后来,随着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新加坡的石油价格已不能反映国际市场的价格。在2001年底,我国选择了当时最主要的石油市场――纽约、鹿特丹和新加坡作为参照基础。 
       
      二、现行石油定价机制的弊端 
       
      首先,这一定价机制不能反映我国能源现状。我国石油的人均储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汽车正在进入大众家庭,对石油的需求必将迅速增长,现行的石油价格体系下无法迎接即将到来的冲击。 
      其次,现行石油定价机制无法实现石油消费的代际公平。在新古典范式下产生的石油定价机制是短视行为,市场主体追求的是各自行为的收益最大化,而在市场上未来的人们不能作为市场主体出现来争取自己的利益。所以,这样的市场机制不会考虑未来后代的持续发展问题。当我们为了追求目前的发展将资源的消耗殆尽,那么后代拿什么来发展,这不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我们不能剥夺子孙后代的发展权利。 
      再次,现行定价机制无法保证我国石油安全。2004年的“油荒”告诉我们,现行体制下垄断企业的自利行为对国家经济所造成的伤害会有多么严重,何况国际的政治环境复杂,在现行石油体制下我们无法看到这种保证。 
      第四,现行价格体制不能最大限制石油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缺口巨大,各污染主体的环境意识淡薄。从科斯定理我们知道,只有产权明晰、公正的交易费用才能从污染主体的内部解决污染问题。现行的价格机制无法起到这样地约束作用。 
       
      三、石油价格决定及其影响因素 
       
      (一)石油的特点。石油是重要的能源,有人称之为流动的黑色黄金,也有人称之为工业的血液,可见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石油作为最为重要的能源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物质资源性。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形成于漫长的地质运动。所以它的储存量是有限的,目前全世界的石油储量按目前的使用速度,石油资源可在未来的200年枯竭。而目前依然没有发现可替代石油的其他能源,物质资源性是石油的最大特点。 
      第二,分布的不平均性。世界的石油分布极其不平均。中东及波斯湾占了世界石油的一半储量,俄罗斯、非洲也有丰富的石油储藏。我国的石油从数量到品味都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自身的要求。 
      第三,负的外部性。使用石油会污染环境,燃烧石油会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化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其中,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二氧化硫、氮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来源。还有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的长期伤害。 
      第四,国家战略安全性。能源就像农业一样是关系国家安全的。石油在工业中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要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就要保证石油的供应。所以,有许多国家建立了石油的战略储备计划如美国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就开始了石油储备计划,日本、欧盟也都有各自的石油储备计划。 
      (二)石油定价构成因素。石油是一种商品,是一种资源性商品,是一种具有特殊属性的资源性商品,因而对石油产品的定价机制就应该包含它的特殊性。这里依然从石油特有的属性来探讨石油价格机制中应当考虑的因素。 
      首先,从石油的物质资源性角度来考虑。物质稀缺性是指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短缺,不足以满足人类相当长时期的需要。它不同于经济稀缺性,经济稀缺性的假定是供给的能力不足,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它的绝对数量是不受限制的。石油的物质资源性决定着未来的绝对短缺和整个社会必须寻找新的资源替代品但是目前却没有看到突破。这样,人们的预期里将会存在一段能源短缺时期,并且这一预期很有可能在未来发生。为了减少在这段预期中能源短缺时期的痛苦,尽可能的占有石油,储存石油的这一动机将会反映在石油的价格中。还有一点,这段预期中的石油短缺将发生至少100年后的未来,那将是后代的世界,当代人对石油的消耗将挤占未来的消耗机会。当然他们很有可能会找到替代的能源,可这一点是不确定的。如果技术上没有取得突破,那么我们今天的作为将是不道德的,对人类的持续发展是有伤害的。为了弥补这种可能的不道德和伤害,我们今天就要付出我们应该付出的代价,所以在石油的价格中要反映出代际公平。从上述论证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石油的价格必须体现出石油的物质资源性。 
      其次,从石油的负外部性来看。石油的燃烧对空气有污染,石油的衍生产品具有不可降解性,对环境造成破坏。环境本身也是一种资源,人类的生存必须依附在一定的环境中。英国的那场大雾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好在我们早已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科斯的定理中给了我们解决方法。将没有污染的环境产权赋予大众,那么破坏环境的必须付出补偿。所以,石油的负外部性决定了石油价格中要包含这部分补偿。 
      再次,从石油具有国家安全性角度看。石油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枯竭,而在枯竭后是否会有新的能源来替代石油的地位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结论。石油的分布不平均,在动荡的世界政治局势下如何保证一国石油的稳定供应。从国家利益最大化来说,现在愿意为石油战略付出的代价应当等于未来可能因石油供给不足造成的损失。国家具有这一动机反应在石油价格上可能会提高石油价格,进行战略储备,加强勘探力度,积极研发新的替代能源。因为提高价格就使得企业有动力去节约石油、提高利用率;进行战略储备会影响石油的需求,加强勘探力度和新能源研发都会影响石油价格预期。所以,石油的国家安全性会从政府和市场不同层面反映在石油价格中。 
      最后,从石油的分布不平均性看。石油的分布不平均就会有国际石油市场的形成,当今的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以三大期货市场与五大现货市场为主的国际石油市场的格局决定。那么,这样决定的价格是否反映了上述几个因素呢。由于各国的资源禀赋并不是一样的,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也不相同,还有各国政府对污染的治理、对待及公平的考虑以及对石油未来的预期不一样,所以各国的石油国内定价应该不是一样的。这样通过国际市场调节,由供求关系形成国际石油价格(当然国际市场的价格不单纯由供求关系决定,其中有政治和投资因素)。所以,国际价格是在各国考虑了上述因素的基础上由供求关系形成的。 
       
      四、结论 
       
      当前的石油价格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我国的石油现状。我们从石油能源的四个特点出发,探讨石油定价价值应该考虑的出发点,给出石油价格应该包含的成分。但是它们如何在市场中实现还需要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进一步探讨。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